【民笔论政】告别劏房 重回正轨指标

2021-07-21 00:00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日前在《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研讨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香港在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时(即二〇四九年)的「四大远景」,包括「住房问题必将得到极大改善,将告别劏房、笼屋」。

夏宝龙主任的言论反映中央关心香港的具体民生政策,在香港社会成功由乱入治、特区政制得以拨乱反正之后,下一步最逼切要解决的就是房屋问题。夏主任用上「必将」一词,可见这并非愿景期盼,而是一项中央对香港的重要政策,是对未来管治者出的一道考题。

劏房的出现有其结构性因素,所以要「告别劏房」,不是单靠落实劏房租管,或者增建十一万个公屋单位去取代劏房就可以彻底解决。若然公营单位供应仍然未能赶上需求;私楼楼价租金仍然脱离市民可负担水平,中下阶层捱不了贵租,还是要被逼选择劏房。这个结构性问题一日不改,劏房将不会消失。所以,「告别劏房」,其实是整个房屋市场重回健康正轨的一项重要指标。

笔者在九龙城区服务多年,眼见劏房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因为单位结构一经改动,要还原绝非易事。所以,政府一日不拿出决心,劏房情况只会更趋严峻。

对于彻底解决劏房问题,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回应时指这个愿景「好远」。当她早前出席立法会答问大会时,用了三十分钟、接近三千字的开场白去交代现届政府的土地房屋的工作,更强调土地房屋问题是她馀下任期施政的「重中之重」。

笔者完全感受到历届政府对解决土地房屋问题所付出的努力,然而,市民需要看到的是成果,而不是官员说了甚么,或者做了甚么。

目前,市民看到的是超过十二万住户居于环境恶劣的处所;公屋平均轮候时间创逾二十年新高至五点八年、二十六万基层市民等待上楼;另一方面单位供应量落后,上年度出租公屋建屋量只有六千二百六十一伙,见十年最低;连同资助房屋建屋量只有约一点一万伙,落后长策目标平均每年约一万伙。可见,政府处理房屋问题的急逼程度,跟市民的要求有明显落差。

土地房屋问题一直是香港社会最严重的深层次矛盾。要解决劏房问题,政府就需要找到足够的土地资源,从市区重建、棕地农地、到郊野公园边陲地带,以至填海。不同的土地选项,都有不同的背景和挑战,相同之处就是没有一个是容易的方案。这些困难,市民不可能不明白。

固然,政府为公屋轮候人士提供现金津贴、兴建过渡房屋,以至落实劏房租管,作为短期措施,不会有人异议,但香港缺乏的不是土地,而是冲破各种利益矛盾的决心。所以,笔者期望任何治港者都要有气魄,拿出决心和勇气,不怕触碰既得利益,彻底改革香港的房屋政策,大刀阔斧造地,用好现在及未来二十八年的时间,争分夺秒,为完全解决劏房问题而努力。

李慧琼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