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制造」拓新市场 工总:政策不限本地

2021-07-15 00:00

(星岛日报报道)香港工业总会发表最新一份研究报告,指基于港资制造企业的经营策略、环球制造业的演变,及本地推动「再工业化」等趋势,香港的工业政策不应局限于在本地「再工业化」。工总主席叶中贤表示,建议政府选定具竞争力及高增值制造业,以政策鼓励其在港投产,成为香港经济新支柱,为「香港制造」品牌在新兴巿场建立形象。

报告显示,2019年内地港资制造企业利润总额约为6801亿元,相当于该年本港生产总值的23.7%,即接近四分之一。工总建议,政府在推动香港「再工业化」,可发展先进电子业、食品科技及食品加工、回收及环保工业和生物科技工业等香港具优势的行业。

叶中贤解释,本港具备发展先进电子业的能力,尤其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为国家重点科技领域之一,加上本港拥有产业化能力及便利的出入口政策,于本港进行高增值组装工序较内地更具成本效益。

工总又指,以往「香港制造」(Made in Hong Kong)只是代表在香港进行生产工序的产品,认为「香港制造」应被更广义理解为由港资制造企业进行科研、设计、生产管理,蕴含源自香港的智慧与工艺的「香港制造」(Made by Hong Kong)产品。

工总副主席庄子雄补充,本港企业可提供上下游生产服务,以及处理先进制造工序,利用香港知识型经济优势,开拓内地及东盟市场,例如以大湾区及东南亚为大量生产基地,发展区域化产业链;并期望政府积极为香港企业争取发展条件。

对于早前美国限制香港出口到当地的产品,不得使用「香港制造」标签,叶中贤表示,当局亦已向世衞组织提出申诉,而本港出口数目一向较少,相信对香港未会造成打击。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