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港大研「人工智能」量刑 设贩毒罪刑期方程式

2021-06-29 00:00

(星岛日报报道)贩运四百克可卡因刑期有多长,定罪被告须监禁大约十五年,如在囚期间行为良好则实际需服刑十年。市民一般满脑子疑问,难以估计贩毒刑期,然而,香港大学法律与科技研究中心推出了「贩毒罪量刑估算程式」,大众如要了解量刑,从此唾手可得。香港大学法律学院首席讲师张达明和研究团队接受《星岛日报》专访时,坦言盼以「法律同科技嘅结合同互补」,解答市民日常法律须知,又苦笑称研究人工智能「一方面有好多构想可以做,但另一方面嘅现实问题系资源」,希望大众可以为研发投放更多资源。

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高志明和法律学院教授张善喻率领研究团队,研发出「港大人工智能律师」的第一阶段模型,即贩毒罪量刑估算程式。程式包括了八种常见毒品,包括可卡因、海洛英、冰毒、氯胺酮(K仔)硝甲西泮(五仔)、摇头丸、大麻精及大麻草。用家只需回答四条问题,先输入贩运毒品重量,然后选取是否认罪,再剔选加刑或减刑因素包括自用为主或惯犯等选项,便可得出大约刑期,剔选各选项时更会显示短句注解。

研究员张文杰及吴典轩访问中即席示范如输入四百克可卡因,剔选早期认罪和跨境贩毒,程式便计算出监禁十五年量刑起点,跨境贩毒加刑九个月,认罪扣减三分一刑期即六十三个月,最后刑期约为十年半,囚犯一般因在囚期间行为良好可再扣减实际刑期的三分之一,故实际服刑七年。

高志明交代研发程式历时约两年,团队为程式输入了自一九九八年到前年间多达三千四百个相关案例。高志明称,「初时单为人工智能输入案例,透过机器学习计算出结果,效果未如理想,准确度仅八成多。」高志明分析案例中毒品市价左右了程式运算,其后团队调整程式加入法律原则,马上改善表现,准确度提升至高达九成三,「已经系几准下㗎喇」,表现难以再大幅度提升。

为研发过程提供法律知识和意见的张达明解释程式用处,提到「呢个(研发)真系要法律同科技嘅结合同互补,做律师啖样呢,个脑记唔到几千个案例」,而且「判刑如果法庭有新嘅指引,我哋可以靠电脑科技去detect(侦察),快好多」。再者「法庭量刑唔系死板一块」。

高志明点出程式其中一个重大特点在可以在大量案例中为用家寻找相似个案,以供参考,程式计算出量刑结果后,会列出一系列相似案例,依据案件相似度排列,并附上判词。张达明补充,程式公开后每日有上千浏览次数,未来仍希望改善程式,例如加入案例简述,方便用家理解。

张达明强调程式「唔可以取代律师嘅专业意见,取代唔到,亦唔会取代法官去按证据判案」,只供大众参考,因为「好多律师都唔知(相应刑期),唔系做开(贩毒案),未必咁快噏得到」。张达明阐述设计用意为了协助相关非政府组织包括香港青年协会及香港社会服务联会等,去向青少年宣传教育,以案例说明犯案「随时坐十几二十年监」,又或辅佐执业律师,提供实用资料予犯案被告了解潜在刑期,上月程式发布会亦有四五十个裁判法院当值义务律师出席了解详情,相信程式能有助律师工作。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