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生态消灾解祸 防疫降温碳中和

2021-06-04 00:00

六月五日 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生态系统恢复」,COVID-19带来的健康危机,提醒了世人若忽视生物性风险(Biophysical risk),必将替人类、企业和经济,带来无可挽回的后果。COVID-19引发全球反思如何复修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如何缓解经济活动带来的各种破坏,包括全球暖化、传染病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流失等。有国际专家认为生态环境恶化,大自然郊野的消失,是导致人口密集的城市失去公共健康保护屏障的主因。

自然基础解决方案(NbS),其倡议的核心是透过保护、复原和永续管理生态系统的方式,据统计,NbS可有效地在二○三○年减少三成七的碳排放量,以保持地球升温低于摄氏二度。相对于NbS,自然气候解决方案(NCS)则更着重于减少碳排放,以及增加森林和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碳汇(carbon sink)能力。香港位处沿海低漥地带,属于气候变化风险高危城市,政府应避免和减少因经济和城市发展而破坏自然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根据减缓层次(Mitigation Hierarchy),从避免、减少、在地复修,以达到「零净损失」(no net loss),甚至「净收益」(net gain),作为减轻生态系统影响的最后一道防线。

近日,有社会人士提议发展大榄郊野公园约一百公顷的边陲土地,兴建住宅单位。香港地球之友于一八年土地供应谘询时已表明立场,我们担心发展郊野公园先例一开,恐怕将有更多郊野绿地会被纳入发展蓝图,对自然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事实上,香港仍有其它土地可供开发使用,例如生态价值较低的「棕地」,其中有些被非法利用变成城市黑点,成为公共衞生和治安的隐患,为甚么政府不去纠正和改善呢?政府必须就土地发展制定优次,采取生态价值「零净损失」的指标,平衡因开发行为造成的环境负面影响。

郊野公园和城市树木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树木若管理不善会有潜在风险。随着极端天气日趋频繁,塌树意外频生,一八年「山竹」袭港,导致逾六万棵树木倒塌、二十宗伤亡。香港地球之友自一八年成为「香港赛马会智慧城市树木管理计画」合作夥伴,与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科技大学共同开展计画,利用智能传感技术,为城市树木建立智能监测平台,采用可量化的方法识别树木倒塌风险,目前全港多个市区和郊区合共安装了八千个智能传感器,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树木管理效率。经过三年努力,计画已取得重要里程碑,树木管理办事处亦会承接研究成果,继续运用智能传感技术去管理城市树木。

世界经济论坛倡议「兆棵树计画」,以「保护、恢复、生长」的行动准则,注重森林的生长,而非单纯的种植。习近平主席亦提出「千年秀林」计画,选择以百多个树种提升生物多样性,预计森林每公顷可固碳三十二吨,相等于单一林木蓄碳量的三倍。按照计画,二○三五年雄安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四成。

原生林的保护,新树苗的存活,生物多样性的增值,取决于公众参与和社区的支持。香港地球之友参与渔农自然护理署的「郊野公园植林优化计画」,组织群众栽种和补种本土树之馀,还承担长期护林的责任,安排市民和企业上山除草、施肥、灌溉,不但以栽种多少树苖来计算抵销的碳排放量,亦着重衡量生物多样性和原生林存活的生态价值,绿绿无穷,生生不息。

洪蔼诚博士(香港地球之友行政总裁)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