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论政经】经济全面复苏路仍长

2021-06-01 00:00

经济复苏曙光乍现,首季GDP按年增百分之七点九,增幅是一○年第一季以来最高,然而高增长的主因之一是去年的低基数效应,细看分类表现,不难发觉复苏既不均衡也不全面。外围环境似乎正在改善,但前路仍然存在众多不明朗因素,特别是国际政治矛盾随时令贸易形势生变,本港经济要实现全面恢复,关键仍然系于与内地的互通。

今年以来经济增长最大的动力来自外部需求转强,首四个月整体出口货值按年上升百分之三十点八。本地经济环节的表现却较为逊色,受制于防疫措施,私人消费只有百分之一点六增长,其中零售业销货额虽按年上升百之七点五,但仍远较一九年同期低三成。食肆收益于今年第一季则按年仍下跌百分之八点八。

对于零售、旅游、住宿和餐饮等依赖人流的行业,政府向市民派发消费券固然有短期刺激作用,惟恢复边境互通、畅旺人流才是可持续的良方。而且「通关」亦可便利有业务需要的生意人、贸易和专业服务从业员往返香港和其他地区,对中小企来说或许比起贷款资助更有帮助。

现时香港比较需要的,是尽快与内地恢复互通。事实摆在眼前,本港虽与新加坡等邻近地区探讨旅游气泡,但屡次都因疫情反覆而延后,反观内地整体疫情防控维持良好,而疫苗接种率不断提升,香港实应将争取与内地互通视为更优先的工作。互通的关键,在于往来双程互通,现时「回港易」和稍后实施的「来港易」安排,仅抵港的一程可以豁免检疫,而到内地的一程仍须遵从相关的检疫政策,形成所谓「来港易,回乡难」,减低人们往来的意欲。

有商界人士提倡实行大湾区商务气泡,容许已接种两剂新冠疫苗者,免隔离到大湾区指定城市,设七日期限,整个行程乘坐专车点对点来往两地。有关建议实用可行,期望特区政府把握时机向内地相关部门争取,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推广至个人探亲及旅游。

近期本地感染确诊个案多日「归零」,要进一步为与内地互通创造有利条件,继续外防输入和提升疫苗接种率是不二法门。令人欣喜的是,愈来愈多商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为员工和市民提供更多疫苗相关资讯,并推出额外假期等措施便利和鼓励员工接种疫苗。然而本港整体的接种进度仍然滞后,加上库存复必泰疫苗的使用期限八月中届满,政府宜借助社会力量,研究与更多不同界别的组织合作,加快疫苗接种。经济能否迈向全面复苏,实有赖各界齐心协力。

李民斌

全国政协委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