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之父逝世 袁隆平享年91岁

2021-05-23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昨天在湖南长沙去世,享年九十一岁。上世纪六十年代,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令水稻产量大幅度提高,为解决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短缺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国内外殊荣,一九年获国家授予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今年初,袁隆平还坚持在海南三亚科研基地工作。新华社发文建议为袁隆平逝世降半旗致哀。

中央广电总台旗下的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昨晨十点多率先发放袁隆平的死讯,但多家媒体随后辟谣,引述袁的秘书称,「袁隆平目前在医院,身体状况不太好」。CGTN其后致歉。昨午一点半,新华社证实袁隆平于中午一时零七分在长沙的医院因多器官功能衰竭逝世。据报袁隆平三月在三亚研究基地跌倒后不适,上月转回居住地长沙治疗。消息传出后,长沙昨午有汽车鸣笛致哀。

袁隆平祖籍江西九江,一九三○年生于北京,五三年在重庆的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到湖南怀化的安江农校任教。六十年代初,中国陷入经济困难时期。袁隆平和他的学生们也同样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一天中午,走出校门,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围观的人都脸上堆满了忧伤。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决意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

经过几年时间,完全靠自己摸索经验的袁隆平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他冲破经典遗传学观点的束缚,一九六六年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文化大革命冲击了袁隆平的研究,实验稻田甚至被人恶意破坏,但他仍坚持试验。为增加试验效果,每年冬天,其与助手还去海南三亚进行水稻育种,甚至在路上把种子绑在身上,利用体温育种催芽。

经过数千次试验,一九七○年,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让杂交水稻研究打开了突破口。一九七四年,成功选育出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比普通水稻增产两成以上。杂交水稻的成果自一九七六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至一九八八年全中国杂交稻面积达到一点九四亿亩,比例近四成。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追求。至今,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尼、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虽然在国内外获奖无数,但袁隆平一直孜孜不息培育更优质的超级杂交水稻,造福万民。

二○一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国家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举行。年近九旬的袁隆平罕有地穿上正装,系上领带,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共和国勋章」。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说:「总书记问我,有甚么进展?我说,我们正在向一千二百公斤亩产冲刺!」

追悼会将于明日(二十四日)在长沙举行,殡仪馆今日开放公众吊唁。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发文悼念说,袁隆平「一生修道杂交稻,万家食粮中国粮。我敬爱的大师千古!」 ​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