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直talk】政府须出招 推广电子「疫苗证书」

2021-04-18 00:00

新冠疫苗接种计画自三月二十六日正式展开以来,已有近六十万市民接种了第一剂疫苗,占香港总人口约百分之九,但数字不太理想。事实上,这比例与由英国政府所统计的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率(四月九日版)相比,仍然偏低,例如英国的接种率是百分之五十六点七、美国是百分之五十二点三、中国(包括港、澳)只是百分之十点八。

尽管政府不断地努力推广,专家亦多番肯定疫苗能有效地加强免疫力,同时大大减低社区感染风险,但市民反应仍然冷淡。从公共衞生角度看,接种疫苗是每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对个人利益而言,不少人认为尽管风险低,但既然自己「无病无痛」,为何要冒这个险呢?倒不如先看看其他人接种后有甚麽反应,才作打算。有见及此,为提升接种疫苗的个人诱因,政府近日推出多项「利诱」措施。

政府计画于四月底推行「疫苗气泡」,逐步开放不同的商业场所,其中食肆将会分阶段先行先试。这安排对于「宅」在家中多时的市民,是个大解放,因此笔者估计不少人会乐于配合,并主动接种疫苗。然而,消息公布后,不少食肆负责人担心落实时,员工难以确认顾客是否已有接种疫苗。其实他们毋须过分忧虑,最简单的方法是「目测」。政府会发给已接种者一张证明,食肆员工可于顾客入座前,要求对方出示证明,进行人手检视。

不过这做法出错率高,特别是在繁忙时段,为优化检视的操作,有资讯科技业界人士建议政府利用「二维码」技术制造电子「疫苗证书」,然后采用类似「安心出行」App的做法,顾客在入座前扫一下作确认。然而,前车可鉴,政府在推出「安心出行」时被部分市民质疑,担心政府会透过「二维码」窃取用户私隐及行踪,笔者估计部分人使用「疫苗证书」时,亦会有此心理阴影。其实他们未免太杞人忧天了,用户被追纵的真正风险不在「二维码」扫描,而是在手提电话讯号本身,多数市民平日却对此情况处之泰然,反而对防疫的「二维码」有不必要的疑虑。话虽如此,笔者认为要市民接受「疫苗证书」,政府必须做好前期推广工作,解开他们的心结。

另外,政府正与疫情相对稳定的地区探讨建立「旅游气泡」,参与双方将会互认大家所采用的新冠肺炎病毒疫苗,从而「开关」放人。例如,新加坡便是最早与香港探讨建立「旅游气泡」的首个国家,计画早前因为第四波疫情而推迟,待疫情回复稳定后,两地政府将会继续进行。

接种疫苗是早年到外地旅游必须做的事,没有认可的医生健康证明信,是不能入境的。因此,笔者认为今次「旅游气泡」的操作安排不会太难。在数码时代,两地健康互认已简单多了。归根究柢,最关键的因素是双方是否承认彼此所采用的疫苗。以新加坡为例,其采用的疫苗是Moderna及复必泰,而香港则是克尔来福(「科兴」制造)及复必泰,两者存在百分之五十差异,需要双方政府互认。

「旅游气泡」计画是好事,但令人费解的是,既然双方可在疫苗不完全一致的情况下,香港政府仍可与新加坡建立气泡,那麽香港为甚麽不先考虑与内地城市互通呢?毕竟内地与香港通关的好处,肯定多于国外游。反正政府亦正在大力推行「回港易」及「来港易」计画,除了要求回港或来港者要进行核酸检测外,如加上「疫苗护照」,就更加一劳永逸。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黄锦辉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