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把消费券效益发挥最大

2021-04-18 00:00

政府派发五千元电子消费券的措施,最快将于暑假接受登记,如无意外,届时本港的防疫限制应已放宽,消费券正好配合市道复苏,有助实现经济「报复性增长」。

政府暂时只公布将与四家指定电子支付平台合作,但其他派发详情仍有待搞定,或许外地的相关经验可以作为参考。

不少经济体政府也有推行官方消费券的经验,做法各有不同,视乎政策的目标,例如若是为了「扶贫」,那么派发的对象就会集中于弱势社群;如要扶持特定行业,消费券的适用范围便会有所规限,以中国内地、新加坡、澳洲等为例,她们早前所发放的消费券主要是精准支援受疫情重创的行业,例如旅游、餐饮、娱乐场所等。

财爷已表明「港版消费券」的目的是,「为本地经济体系注入消费力,通过发挥乘数效应,最大程度地激活消费气氛,广泛地让市民以至企业受惠」,也就是说,今次派发的消费券是力求惠及全民和尽量让各行各业利益均沾,目标是进行逆周期调控,提振消费和刺激内部经济。

再参考澳门、新加坡、澳洲等地的经验,当地政府通过「分期使用、小额多次」的设计,以增加民众使用消费券的次数,藉此提高额外消费的机会。中国内地和台湾去年所发放的消费券,更引入类似「共付」的安排,民众在使用消费券时亦必须配搭一定比例的现金混合使用,变相「强制性」地要求民众增加购物开支。有统计显示,内地各地相关联的消费总额,便超出了政府发放消费券的面值达三点五倍甚至十六点七倍,相当惊人。

据说,最初港府也打算将五千元消费券分五期发放,相信就是想达至「扩大消费」的目标,不过近期听说当局在听取意见后或会减少至两期发放,以提升方便度;其实除了以分期的方式去鼓励市民每次「使多些」外,政府亦可以考虑为每笔交易设上限额设,一样可以有类似的效果,还可避免市民因「贪方便」一次过用完,让更多小商户受惠。

「消费券」也有争议的地方,就是高昂的行政费。政府曾预计要花六亿,较现金发放计画的三点六亿行政费多近一倍,笔者希望当局及各大电子平台商讨,尽量把成本降低。而另一令人关注的,是据闻市民只可在支付平台中「四选一」以享用消费券,稍欠弹性。其实香港在应用电子商贸方面的比率一直较低,涉及手续费是其中一个令小商户却步的原因,另外平台五花百门,互不兼容也令商户「嫌麻烦」不用。今次「消费券」或许能「倒逼」更多市民和商户转用电子支付,但会否持续地用则仍是未知数,笔者认为长远还是最好设立一套能兼容多款支付方式的系统才最有效扭转业态,推动产业转型和创新。

虽然今次「消费券」并不是特别要补助指定人士或行业,但政府不妨也跳出框框,尝试将其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例如,长者可能因不熟悉使用电子支付而令他们受惠不到,当局除了提供协助外,亦可由慈善机构担任统筹,发动市民「转赠」消费券予长者或其他有需要的人士,这或许需要政府的配合,将市民未用完的金额拨捐至受助人士或团体,如操作上有难度,也可鼓励市民把消费券买到的物资捐出,两种方法皆可行。

史立德博士(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