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医学界和衞生服务界合并有何影响?

2021-04-03 00:00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订基本法附件当日,我匆匆回应了《星岛日报》记者就本文标题的看法。细想之下,医学界要跟衞生服务界同处一界别,日后将会对香港的医疗制度有一定的影响,实在有很多值得深入讨论的地方。

在近几年,无论是功能界别选出的选委或立法会议员,做决定时候不少都主要是考虑自己界别选民的看法,而且往往跟政府对立和欠对话。这一点在医学界更是非常明显。全国人大三月十一日通过《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之后, 彻底改变了专业界别的角色。日后,第二界别的选委,除了要选出行政长官及立法会议员外,也需要协助切实提高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治理效能。换句话说,他们需要以香港的长远发展为主要考虑,提供界别相关的意见,以协助特首及立法会候选人制订一些符合港人及国家利益的政策。

医生的观点对制订公共政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在界别合并之后,医生可能会减少了给政府提意见的渠道。医生的看法不仅在面对疫情时至为重要,在如人口高龄化、公立医院爆煲、贫富差距扩大、食物安全、环境衞生,甚至公共场所通风规定等多个民生范畴,政策酝酿时如没有听取前线医生、护士及其他衞生专业的意见,而只是凭官员和专家的看法为基础,政策一出炉便可能因为离地和不全面而被骂到体无完肤。更重要的是,未来一些重大政策跟护士却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医生却是主要持份者。无论是公私营医疗人手严重短缺、公立医生「做到死」大逃亡,抑或非本地毕业医生执业资格等议题,涉及的主要是医生。可想而知,未来特首候选人如果没有充分谘询过医生,日后施政将难以畅顺。

事实上,过往由于医学界和衞生服务界跟政府的政治对立,官员在众多医疗议题都无法和前线医护达成共识。政府在跟界别「无偈倾」而无从谘询之下,只好霸王硬上弓,而官员的民望也因而被扣分。在通过人大「311决定」后,本人期望医学界会恢复回归前业界和官员的良好互动。那时候,政务官经常就施政事宜请教医学界的代表,不少医生也有机会在各谘询架构内和政府提意见,充当了市民和官员的中间人。

今天官员普遍被指离地,医生每天都要跟不同的市民接触,应该能有效协助政府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日后,政府可以考虑委任多些在地区上执业的医生入分区委员会、灭罪会等地区组织。如是者,医生可以跟政府在地区议题上,提供很多地区领袖及商界以外的意见。同时间,政府也要委任多些医生进入法定谘询架构,平衡这些会现在主要以商界和律师为成员的局面。

医生之中实在有很多「爱国者」,只是官员未有去发掘而已。未来施行「爱国者治港」,医生的角色如果被沟淡,将不会是香港人之福。

黄以谦医生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