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揭深海蚬与细菌共生之谜

2021-03-29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深海缺乏光合作用衍生的有机物,被认为是生命荒漠,只有极少量生物栖息。浸会大学的研究团队,从南中国海采集的「白瓜贝」深海蚬样本,对它与共生的化能自养细菌,进行基因组测序,揭开两者的共生关系,以及让白瓜贝在深海极端环境中生存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已于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生物与进化》发表。

研究由浸大生物系副系主任兼教授邱建文率领,团队包括浸大深圳研究院的科学家,并连同本港、内地及日本等地科研机构进行,在南中国海一处深达一千三百六十米的冷泉区,采集白瓜贝样本,对它及其共生细菌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白瓜贝肠道与消化系统已经退化,依赖鳃表皮细胞内的共生细菌,通过「化能合成」获取能量与营养物质,以往这种共生关系何时建立、白瓜贝与其共生细菌之间如何进行营养互补,科学界所知不详。

研究显示白瓜贝基因组中含有二十八个基因,是从化能自养细菌的祖先转移而来,首次发现有基因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从细菌转移至双壳软体动物,同时发现白瓜贝有化能合成作用、不以浮游植物为食物、硫代谢途径的适应等特徵,有利它们很好地适应极端的深海环境。

邱建文指,以往有关深海共生关系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细菌上,今次则首次同时对栖息于深海蚬及其共生细菌的基因组进行系统研究,探索共生关系的多样性及深海共生体系的进化机制,了解无脊椎生物在深海极端环境生存的遗传机制。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