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论政经】气候变化成中美加强合作契机
2021-03-23 00:00北京早前出现近十年来最强沙尘暴,笔者当日正处京城,亲历漫天黄沙的景象。中央政府近年锐意整治环境,应对暴雨、沙尘暴、雾霾等极端天气,已取得理想成效,但气候变化的威胁仍然存在。
中美两大经济体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四成,近年同时受到高温、酷寒、旱灾、超级风暴、水患等极端气候变化的严重挑战,两国在气候问题的取态,对全球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事实上,中美曾在气候领域上有过密切合作。
二〇一四年,习近平主席就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确立了气候目标承诺;二〇一六年又签署了《巴黎协定》,被视为带头承诺控制碳排放。可惜特朗普上台后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停止履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承诺,气候议题亦从中美双边议程上消失。
中央政府整治环境的工作则继续推进。过去备受雾霾困扰的京津冀地区,平均重污染天数由二〇一六年的三十七点四天下降到二〇一九年的十四点一天,当中北京市重污染天数更由三十四天下降到四天。去年九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进一步宣布减排目标:争取二氧化碳排放于二〇三〇年前达到峰值,于二〇六〇年前实现碳中和。
随着拜登上台,两国在气候合作上出现了新的契机,他就职总统首天即签署行政命令重返《巴黎协定》,并坚持不迟于二〇五〇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
期望中美能在阿拉斯加会议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促进政府、企业、专业机构,以至民间组织的交流,发挥双方的优势和经验,就节能减排、新能源、绿色经济、碳交易市场、智能电网、林业等领域上开展具体合作,与全球一起更好的应对气候变化。藉此亦有利增进双方在环境政策与诉求的了解与互信,继而为两国推进其他范畴的合作提供基础。
中美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不可能对所有事情都有一样的想法,彼此未来亦将在不同领域存在竞争和矛盾,关键是以理性管控分歧,实事求是,该合作的地方就合作,认真对待气候变化、经济复苏、疫情防控等共同议题,为两国以至全球共谋福祉。
李民斌
全国政协委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