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而行】以「如水」哲学挽救国际形象
2021-02-18 00:00最近,美国商业杂志《财富》(Fortune)刊登了一篇由居港五十年的金融界人士Alan Smith所写的文章,题为《所谓的「香港敍述」错在哪里》(What the 'Hong Kong Narrative' gets wrong)。作者指出,每当提及香港,国际媒体便执迷于年轻的民主抗争者被中央政府欺压的单一敍述,一方面夸大《国安法》实施和警察执法的祸害,另一方面忽视抗争者的野蛮行为和香港的形势在中美博弈中的含意。无可否认,自反修例运动以来,香港以至中央政府在国际舆论上一直处于捱打局面,说明对外宣传的工作存在明显短板。
在反修例运动期间,港府曾于多份国际报章登广告,强调香港仍然拥有各种自由。然而,这种官方宣传只属硬销,说服力委实有限。至于传统的国际媒体,例如BBC、CNN等的敍事角度亦非能轻易改变,毕竟它们大多拥有既定立场,而且政治化妆手法纯熟。即使是坐拥庞大资源的中国自家媒体CGTN也在外国屡屡碰壁,说明要与传统国际媒体直接抗衡并非易事。其实,港府去年年中已透过招标觅得国际公关公司Consulum为香港的国际形象救亡,惟未知是否因疫情影响,具体的行动暂时乏善可陈。
不过,观乎近年趋势,传统国际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已逐步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社交媒体和在社交媒体上如鱼得水的意见领袖,这正是未来国际舆论的兵家必争之地。港府可以做的,并不是在各大平台上开设官方帐户便完事,而是要先熟习这些平台的操作,并透过大数据掌握舆论风向。其次,既然自吹自擂不管用,不如借他人之口替自己讲话。有关部门可透过游说工夫主动争取外国的意见领袖,尤其是言论出众,不爱跟随西方主旋律,却有大批追随者的人士的加持。只要他们在Twitter上转发一条有利香港形象的贴文,已胜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或港府任何官员的千言万语。这些伎俩在国际上已谈不上新颖,因为更灵活、更具渗透性的方法已经存在,例如俄罗斯便经常被指透过制作和传播大量的「迷因」(memes)影响美国舆论。若港府仍不急起直追,未来只会在国际舆论战场上继续吃亏,这将为施政带来更大的掣肘。
江肇恒
民主思路理事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