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海外医生之门应尽开 勿雷大雨小

2021-02-05 00:00

特首林郑月娥昨表示,将立法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让更多医生可来港执业。香港医生严重短缺的问题由来已久,病人深受其苦,社会怨声载道,这措施其实一早就应推行,只因政府怯于医界的保护主义阻力,一直闪缩不前,现在虽然迈出一步,但所设门槛仍高,限制了引入医生的数目,而且未定出明确的人数目标,令人忧虑当政府受到医界压力,又会退缩妥协,最后敷衍了事只开一线门,雷声大雨点小。香港医疗系统已濒爆煲,政府必须把引入海外医生之门尽开,敢于突破医界利益势力的阻碍,才可纾解危机。

医界为利设障 政府妥协退让

随着人口老化,市民对医疗服务需求急增,但本地医生人数却几无增长,人口与医生的比例远远低于英美和新加坡等,情况愈来愈严峻。政府也知道问题所在,社会亦不断有强烈意见认为应引入海外医生救急,但本地医生组织为了本身利益,一直大力反对,并设下种种关卡,令海外医生知难而退,而政府受到其威慑,采取了妥协退避态度,不敢运用权力闯开「路障」,突破医疗人手极度不足的困局。

医界见到政府软弱无力,自然坚持不让,年多前医委会就全部否决了放宽外来专科医生实习期的四个方案,虽然其后在社会压力下,作了一些折衷,但仍定下诸多束缚,令海外医生来港要过极窄的门,能进入者十分有限。当时连医委会前主席麦列菲菲也看不过眼,坦言部分医生是「极度保护主义」,只偏重业界利益。

由于医界顽强阻止,政府又欺善怕恶,对引入海外医生不敢有所作为,加上大批公营医院医生流失,以致公院医生短缺问题更趋严重,目前医管局就欠缺医生达六百六十人,做手术的轮候时间以年计,一些病人到死仍未等到。私营医院医生则因供不应求,可收取天价费用,部分却未提供等值的服务,令病人要承受极沉重的医疗负担,苦不堪言。

门槛应更低 敢硬撼保护主义

今次政府提出立法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不用考执业试而可在港工作,算是跨进了一步,但规定须是香港永久居民,以及要在公院工作一段长时间,门槛不低,仍然限制了人数,未必能填补短缺。政府若要纾解危机,应把大门尽开,扩大认可医学院的名单,让外籍医生也可以来港执业,且将在公营医院工作的时问缩短,令更多优秀的海外医生有更大诱因愿意来港。

此外,政府应以目标为本,明确定出引入海外医生的人数,以及实行的时间表,让公众清楚知道,政府如何实际补足欠缺的医生数目,以维持健全的医疗服务。

特首昨天表示对引入非本地医生「立场坚定不移」,不会「跪低」,但以政府的往绩,这承诺能否兑现难免令人疑虑,担心政府进行立法时,因医生组织的反对,而又改头换面,加上种种关卡,以致计画变形走样,最后雷声大雨点小,医疗服务的困局仍然继续。

政府在这问题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硬撼利益集团,关键是有决心和勇气。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