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论政经】智慧城市关键在开放数据
2021-01-26 00:00随着城市人口愈来愈密集,实践智慧城市概念,成为推动城市更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政府早前公布了《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提出逾一百三十项智慧城市措施,不少都涉及政府的主动建设,例如是开发交通数据分析系统、研究使用遥距医疗等。然而,发展智慧城市单靠政府之力并不足够,必须借助市场力量,争取更多商界和民间的合作。
智慧城市的发展取决于数据能否互通,把公营机构、商界业者和市民串连起来,构思具创意的方案,将数据转化成解决生活问题的服务。近年香港最成功的例子,可算是二〇一八年九月推出的「转数快」。该系统由金融管理局建立,得到银行、电子支付工具营运商和不同行业商户的支持和参与,覆盖不同银行的系统,让市民可以进行跨行即时资金转帐和付款,省时便捷。截至去年十二月底,系统登记用户已达六百九十万户,该月平均每天处理约五十点四万宗即时交易,较系统全面推出后首个月上升十倍,涉及金额达五十一亿港元。
香港未来应朝着加强公私营机构合作的方向,促进智慧城市发展,而推动数据共享是当中重要的一环。事实上,开放数据是《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提到的措施之一。政府在增加公开数据量的同时,亦应优化数据的质素,令机构能更方便使用数据。另外,数据有用自然有价,政府虽然可以免费开放数据予公众,但难以要求公私营机构无偿提供商业数据,政府可考虑向机构提供分享数据的诱因。
另一方面,开放数据引发对个人私隐的忧虑,可能会窒碍智慧城市发展。举个例子,海外多个城市在九十年代后期相继推行自动化道路收费,作为智慧管理交通挤塞的工具,但香港政府其实早于八十年代已提出试行电子道路收费计画,四十年来几度研究谘询都未能成事,市民担心私隐受侵犯是其中一大阻力。政府宜进一步加强解说,引导大众正面认识相关操作,同时通过立法,保障和规范数据开放者、使用者和市民的责任及权益。
要在智慧城市发展道路上,达到与国际都会匹配的地位,需要政府、商界和市民协力,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蓝图。再将目光放远一点,在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下,发展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香港若能尽早奠定智慧城市的优势,将有助在大湾区担当重要角色。
李民斌
全国政协委员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