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青少年情绪求助增三成 最细六岁

2021-01-25 00:00

(星岛日报报道)疫情阴霾持续笼罩本港,校园的面授课堂多次被煞停。有精神科专科医生透露,青少年及儿童因疫情被逼困在家中,承受的负面情绪无处宣泄,过去半年的求助个案大增两、三成,年纪最轻的仅六岁,提醒家长若发现子女的行为模式不妥,如情绪化、失眠等,应尽早向专业人士求助;为向深受情绪及精神困扰的学生提供支援,有机构发起募捐行动,目前已有八十名学生在受惠名单之列。

自前年十一月社会运动持续升温,本港学生已停课六天,惟社运带来的硝烟稍退,去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在社区蔓延,学生回归校园上课遥遥无期。精神科专科医生林美玲表示,学生因停课承受着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即使复课学生霎时间亦难以调整心态;过去半年的学生求助个案大增两、三成,年纪最轻仅六岁,主要涉及学业压力。

「他晚晚都不睡觉,担心屋企会突然爆炸。」林美玲忆述,去年五月曾有家长带同八岁男童德仔向她求助,德仔非常重视个人卫生,甚至有洗手癖好,因一次打喷嚏的飞沫不慎弄脏面前的电脑键盘,自行拿出消毒搓手液清理后,想起母亲曾教导他电器湿水会酿成爆炸,导致彻夜难眠,最终诊断为轻微焦虑症。

她解释指,幼童因不能如常回校,只剩家人和电视作为接触外界的窗口,因德仔不断透过电视机看到疫情相关的报道,以及想起父母在去年初爆「口罩荒」时的紧张神情,对外界的焦虑情绪开始酝酿。她提醒家长若发现子女的行为模式不妥,如情绪化、失眠等,应趁早向教师及驻校社工求助,同时亦应减少责骂,避免问题恶化。

对于港府在本月初宣布复课日期暂定为农历新年假后,她认为疫情仍未受控,学生未必能按计画返校,但学生已逐渐习惯网上教学,待在家中的吸引力日益增长,建议家长督促子女保持规律的作息,以及平衡每天学习及娱乐的时间,为复课安排做好准备。

现时在公立医院轮候精神评估及治疗需时年半至三年,意赠慈善基金于上月展开「维乐天蝴蝶计画」网上筹款活动,目标筹得约十万元,为基层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免费的精神评估,并将严重个案转介予公院作紧急个案处理,目前已有八十名学生被列入受惠名单中。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