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发最快速病毒诊断机
2020-12-28 00:00
「战争、核能、疫情可令社会停顿,防止疫情扩散是重要的一环。」诊断病人患有哪种呼吸道传染病,多年来都是医生的难题,刘乐庭指医生难以根据患者表面的症状如发烧及流涕等,准确诊断市民的病因,「究竟来自细菌同病毒都难以判断,医生或向患者处方抗生素药尝试控制病情,若市民患上病毒感染如流感,毋须食抗生素,亦导致抗生素滥用的情况,未来或引起超级细菌的出现,届时无抗生素可医治时,患者的死亡率很高」。
理大完成研发的「全自动快速多重诊断系统」,由全自动快速检测仪及以理大专利技术制作的多重病原微流体检测试剂盒组成,能于同一鼻咽样本测试中,在一小时内同时检测三十至四十种呼吸道病原体,包括季节性流感病毒、俗称「沙士」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中东呼吸综合症等,准确率逾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对于未来医疗界有莫大帮助,因患者或患上多项传染病,如疫情至今,本港最年轻的三十八岁死者曾同时患上甲型流感及新冠肺炎。
当社会广泛应用仪器时,可加强整个社会防控疫情能力,刘乐庭指当市民出现病症时,医生可运用仪器,一小时便能得悉患者的病因,若感染新冠肺炎,便可立即送患者入院,并强调「捉得一个得一个」,防止传染病在社会扩散。
刘乐庭指出,快速诊断系统近年逐渐普及,惟大多是外国研发产品,存在三大问题。外国研发产品方未能涵盖亚洲区常见的病原体,如〇三年沙士,诊断病原体的数量最多只有二十种,加上目前测试费用昂贵,刘曾于本港私家医院进行一次病毒检测,收费高达五千,相信普遍市民因而却步,或令患者未能得到适切治疗,令他早已订下目标,未来研发的系统是普遍市民可以负担,料每次检测费用约二百至三百多元。
疫情下,香港科研成果「百家齐放」,惟将成果应用在社会惠及大众,可谓「漫漫长路」,理大同样遇上历年研发者的困局,因本港缺乏转化研究的设施,和投资者的资金等。刘乐庭团队早年曾就项目向政府申请资助,惟最后未能成事,近期始获政府资助。
作为多年科研者的刘乐庭亦慨叹,香港科研成果出色,但多年来本港缺乏高新科技的生产设施,而生物科技的范畴以往亦较少受到关注,在找寻投资者都相对困难。他提到:「香港过去都是发展金融贸易,始终同现实高科技行业领域有少少距离,未见在这方面渐趋活跃。」
而科研团队完成大学的基础研究成果,只是转化研究的首部曲。刘续称,「(转化研究之路是)我做第一步俾你无用,我要向前做多一百步、一千步,甚至要一万步、才能达到量产的情况」,令市民可随时购买研发的产品。他举例,在量产系统前须为仪器做一个「金属倒模」,每次需耗资二十至三十万元,而研发产品需多次调整务求精准,「但改少少要二十至三十万元,仪器可能要改二十次,不是单单改一至二次」,令转化研究的过程充满挑战及难题,亦有不少学者却步。
刘乐庭今年打破「困局」,除了获本地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资助,在深圳坪山设三万方尺的厂房生产,他透露,香港科学园将在大埔工业村改建一栋建筑,料明年底完成工程,团队会在当中设过万尺的厂房,目标可生产至少一百部仪器。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