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论坛】减废须政府突破重围 靠实际行动非空谈
2020-12-25 00:00环保署刚发布去年的《都市固体废物监察报告》,整体弃置量及回收率跟一八年相若,减废成效不彰,几可肯定二二年达不到一三年订下的减废目标。再者,今次的数字并未反映疫情下暴增的即弃塑胶,加上收紧各地进口回收物标准的《巴塞尔公约》即将在二一年生效,废物围港的窘境将再深陷一分。改变的关键,全在香港有力改变的持份者是否积极行动,首当其冲的固然是相关的政府部门。如果环境局仍未有誓要追回落后的减废进度的决心,包括全速推动垃圾徵费等,就会让废物量持续增长、回收率低位徘徊、堆填区塞爆、海洋垃圾污染加剧等问题恶化。
政府现时减缓废物问题的其中一个主要方向为提升回收率,亦是大部分公众认知中的有效方法。然而,去年的回收率只有二成九,较一八年下跌百分之一,创十年新低。更甚的是,在来年并不见得回收挑战得以缓解。《巴塞尔公约》将在二一年生效,进出口受管制废塑胶,皆要向相关部门申请许可证。这意味各国对可回收塑胶的进出口要求提高,而且有更严谨的监管,会令香港的可回收塑胶更难出口,只能依靠本地处理。然而,本地的回收配套仍有待更全面的发展,才能有效从公众手上收集足够的塑胶量,支持本地回收厂的营运。疫情已经严重打击中小型回收厂的经营,如果政府没有在回收的各个层面,包括收集、物流等全方位拨乱反正,香港的回收业岌岌可危。
不过,即使回收做足,若最逼切的海量废物生产源头仍然悬空未决的话,废物问题仍然未能解决。要是我们一直没有有效的减废政策,其他的末端解决方法也只是配衬。习惯在外解决一日三餐的香港人,在二〇年逼不得已要以外卖形式医肚,随之而来的是每人日产十数件以上的即弃塑胶餐具,有其他环团就统计过,今年的即弃塑胶餐具每周达一亿件,比往年同期增逾一点二倍。细看一九年的五号及六号胶出口回收数字,皆插水式暴跌。即弃餐具大部分皆以此两款耐热度较高的塑胶所造成,在环保署没有提供本地回收数字下,五号胶回收量赫然由前年的五百零九公吨直线滑落至一九年的「零鸡蛋」;六号胶则大跌八成至十八公吨。单靠回收难以解决问题,在完善回收网络外,环保署更应该寻觅积极的减废方法,例如推广可重用模式成为主流。
政府亡羊补牢的决心,首要可见在馀下任期能否成功推动立法会通过垃圾徵费。这是所有减废的基石,由提高市民及工商业界的减废诱因,以至落实往后的生产者责任制,收紧企业的派胶量,垃圾徵费都可以作为牵头政策。
此外,环顾其他地方的政府,他们在疫情期间反而更积极推动大小的减塑政策或措施,值得环境局借镜。近至澳门早前宣布禁止难以回收或处理的发泡胶餐具进口,又或台湾与中小企推出可重用网购包装计画,或是在餐厅之间协调成立可重用餐具网络,方便食客在享用外卖后可更简单归还餐具。即使有些只是试行模式,但实际行动,绝对比只做宣传和教育来得更有效。现届政府还剩一年半,官员们要把握时机展出力挽狂澜的行动力来处理积压多年的废物问题,相信这也是香港市民所期望的。
陈可淳
绿色和平项目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