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教大新书研千校校训 逾半体现儒家思想
2020-11-16 00:00
「我的母校金文泰中学校训是『文行忠信』,我曾任教的伊利沙伯中学,是『修己善群』。」教大中国语言学系系主任施仲谋,因应「香港中华文化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研究,约两年前向全港一千零九十六所中小学进行调查,收集到九百七十七所学校回应,继而归纳并分析校训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撰写成新书《香港中华文化教育》的一部分。
施仲谋表示,本港校训主要受办学团体、宗教信仰和历史传承三大因素影响,其中有五百六十二条与儒家思想相关,占全港学校总数逾半,而这类校训又可分为源自儒家经典文献、部分内容借用儒家语汇,或同时反映儒家思想和西方文化三类,例如「文行忠信」出自《论语》、「修己善群」源于南宋名儒朱熹的教育思想,以及天主教背景的喇沙书院,校训拉丁文为「Fides Et Opera」,中文为「克己复礼」。
他特别指出,不少宗教背景学校,校训内涵或表述形式都受中华文化影响,例如圣言中学「克明峻德」、宝血女子中学「智义勇节」,单看校训分辨不出学校宗教背景,「这些学校即使引《圣经》经典作校训,呈现形式均是工整、押韵或对偶。」虽未正式统计,但施仲谋指不论哪类学校,「仁」、「爱」、「勤」等字在校训中出现的频率明显较高。
此外,施仲谋亦发现新校及小学,较多倾向选择白话文写成的校训,例子有元朗官立小学的「乐善勇敢,服务社群」等。据其观察,内地大部分中小学校现时没有校训,认为香港及台湾保留较多校训传统文化。
问及近千条校训之中,哪一条印象最深刻,施仲谋表示难以比较,「每一句校训,其实都代表每所学校创立人、校董或校监的办学宗旨,希望毕业生有一个座右铭,提醒他们可终生奉行,所以都很有意义。」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