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从企业架构演变看未来数码转型
2020-10-11 00:00香港电脑学会曾举办一年一度全港最大型的企业架构(「Enterprise Architecture 」以下称「EA」)研讨会,去年底就吸引了近二百名业界人士参加,座无虚席。是次探讨的主题是「在数码年代如何做好管理(Governance)和增强敏捷度 (Agility)」。转眼间,笔者已经是第八年负责筹备这个研讨会。回想十年前笔者在新加坡接受TOGAF培训,这十年来一直在香港推广EA的重要性,而每年研讨会的人数有增无减,可见其认受性。
但事实上,EA跟随企业需求而不断演变,当中也经历过低潮。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至千禧年代,企业纷纷引入大量不同系统,但因缺乏企业及IT技术蓝图,以及整体性的设计,系统都是「各自为政」。每当系统需要整合和沟通时,便会发觉非常困难和复杂。EA的出现,正好提供一个宏观的企业系统架构,继而制定标准,再达致减少系统重复和善用资源的目标。
因此,不少企业也开始组织其EA团队,由纸上谈兵,进而达致真正流程为本的EA(Process-driven EA)时代。
但近十年,云端服务和数码转型的崛起,反而为EA带来了低潮。不少公司的业务部门,为了抢占市场的「头啖汤」,业务的首要目标,变成要率先将新服务推出市场,架构及技术蓝图,以至支援等长远发展,变得次要,带来了所谓的影子IT(Shadow IT);解决方案的团队,又总会觉得EA所制定的标准不合时宜、缓慢、过度规范化和「杀鸡用牛刀」等,渐渐开始各自为政,重返九十年代的IT模式,甚至变得更差、更混乱。其实,这也正正反映出,本身是非常有系统的EA框架如TOGAF,被企业误认为在数码年代中缺乏敏捷度,令他们开始怀疑EA的存在价值。
数码转型带来的项目,比传统IT不单止数量更多,而且细而碎、开发时间短、要求高敏捷度和讲求用户体验。CIO和IT主管,渐渐开始关注这些零碎项目的资讯保安、整合性、伸展性、流动性和系统支援等因素,认为会大大阻碍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等的创新应用。
有见及此,一直大力推广EA的Gartner,近年引入数码业务为本的EA(Digital-business-driven EA),即不再把EA当作一个分离的项目,而是把EA融入为数码转型重要的一环;例如把TOGAF尽量简化,以切合企业所需,或参考Agile中建立最简可行架构 (Minimal Viable Architecture)等,都能令EA重生。
笔者期待更多企业认同EA的商业价值,把EA成为转码转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陈俊伟(香港电脑学会企业架构专家小组召集人)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