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Snap Shot】推动社区参与 共建多元海滨

2020-07-18 00:00

过去半年,香港受疫情影响下,学校停课,主题公园关闭,不少社区设施停开;各行各业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爱好旅行的香港人不能出外旅游,一到假期,纷纷跑到郊外离岛去,为的就是亲近大自然,享受夏日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来到维港海滨,也见不少市民如常跑步钓鱼,或是在草地上闲坐与大自然接触。

近日也被传媒问到:在疫情下,海滨事务工作有否受到影响?

事实是,疫情少不免对香港各界带来影响。正正如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海滨,为市民的抗疫日常带来多点朝气和活力,令大家在口罩下也可以充满笑容。

因此,我们没有让海滨的工作停下来。相反,在平衡公共衞生风险后我们适当调整工作策略,例如把重心放在规划和构思新项目之上,务求在疫情缓和之时可立即推出项目。其中一个例子,是构思在添马至湾仔一段的海滨长廊设置不同「期间限定」摆设,令市民每次到访时有新的体验。我们在六月中增添了十二个星座天使的布置,又在端午节加设了以糭子作主题的微型艺术装置,为市民提供多个打卡机会。

在北角海滨,栏杆上也出现了一对针织爱神公仔,为海滨游人送上祝福。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原来计画与民间组织「活现香港」合作,举办不同和海滨有关的导赏团,但因疫情关系,推广转为网上形式。笔者也参与了短片的拍摄,藉此向市民宣传海滨,增加大众对海滨的认识。

另一方面,我们亦没有放下海滨事务委员会的工作。自四月开始,我们引入网上会议安排,供委员在家参与会议,在减低社交接触的同时,加快审议不同海滨项目。

维港是属于市民大众的。因此,笔者一直深信,要让市民对海滨有归属感,海滨的建设就不应单由政府和海滨事务委员会闭门造车。事实上,我们近年积极把海滨议题带到社区,鼓励不同持份者,包括区议会、年轻人、艺术团体等参与海滨建设工作;并透过他们的视野,为海滨增添不同的元素,令更多人认识海滨。

例如,在中西区区议会的推动下,西区海滨的「捐山窿公园」由一班本地学生和年轻设计师做设计,再由社区团体在公园举行不同的活动。

我们亦邀请了一些本地团体和艺术家参与海滨创作。安泰微型工作室在添马至湾仔一段的海滨长廊以微型作品展示香港文化,创作更放置于不同高度上,方便身体有不同需要的人士观赏,以达到社会共融的目标。本地针织艺术涂鸦工作室La Belle Epoque在卑路乍湾海滨长廊和栏杆上放上手织公仔,定时更换,与当地居民分享作品,并在社区媒体交流。

为推动跨专业合作,我们通过短期租约,把卑路乍湾海滨的一幅用地交由非牟利机构发展为社区园圃。团队结合各界别的专才,包括耕种、建筑和社福,联系社区不同人士。

此外,我们更积极引进多方资源。香港艺术中心推出路过北角项目,举办社区工作坊、导赏团和放置公共艺术装置,从而启发公众对北角的公共空间和海滨的思考。有关项目获「市区更新基金」资助。

笔者经常强调:「海滨不应只是个公园。」相反,这是一个极佳的实验场,让社区不同持份者创造不同的可能性。

吴永顺(海滨事务委员会主席)

http://avincentng.blogspot.hk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