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不易转化的自信心

2020-07-01 00:00

这个题目似乎有点文句不通,其实我想说的是,同学在此领域所培养出来的自信心,不易转化到彼领域也能保持同等程度的自信心,更不容易把这份本来只局限于某个领域的自信心,升华为对整个人生的自信。这是一个日常学校教育中常见的微观现象。

这么说还是很抽象,好,举个常见的具体例子。对学习失去自信心的同学,在今天来说并不罕见。如果仅仅是对某一个学科失去学习信心,例如对数学或者英文科,这还相对容易处理,本栏目以前提到过重建学习信心和成功感的小方法。但如果对整体学习都失去了信心,继而上课不留心,轻则睡觉游魂,重则违规捣乱,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坦白说,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尤其在中学阶段。因为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初小,学习后进的同学要追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可能还相对容易些,一来小学没有公开考试,二来初小累积的知识量相对少一些。但到了中学阶段,之前的学习「欠帐」累积太多了,后进的同学自己都觉得不可能「还债」追得上了,这就从心态上彻底放弃了,对学习的自信,乃至对做人的自信,都会随之而大幅度滑落。这种情况,对于中学前线教师来说,绝对不会陌生。记得有一位教育局的朋友,他曾经非常生动地形容那些失去学习信心而做事做人毫无动力的同学——提早五十年看破红尘!或者用当下内地流行潮语:佛系青少年。

因此,对于许多班主任老师、辅导老师、学生发展负责老师,以及驻校社工来说,如何重建这些同学的自信心,是逼在眉睫的重要工作。目前常见的工作手法是,或者说重建学生自信心的切入点是,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尤其是学习之外的潜能和长处,例如某种课外活动、体育项目、艺术活动、制服团队、社会服务等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外,找到自己能够有所发挥的活动,从而发挥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长处和能力,获得以前在学习上难以获得的成就、奖项或不同形式的社会认同,从而重建自信心,把低沈的人生态度重新激活,把浑噩的生活状态重新点燃!

笔者完全赞同这种战略迂回式的成长教育原则和方式。但是,笔者想要提醒一点:这种重燃的自信心,不容易转化为在学习上的自信和主动性,更要小心同学可能变成躲在能够获得自信心的「心理舒适区comfort zone」中,不愿走出去面对其他学习和生活领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当然要发掘学生潜能,当然要帮助信心不足的同学重建自信,但同时也要非常小心观察留意,这份重建的自信,会否异化成学生另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例如,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原来很喜欢和很擅于中乐乐器,参加中乐团的演出特别来劲儿,如果拿到奖项更是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溢的信心。但是,从此这位同学整天只沉迷于中乐,学习依然如故,爱理不理。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没有太多的正面变化,甚至到了沉溺而逃避其他的地步。这就是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此领域之信心,不能转化为彼领域乃至整体人生之信心,这份局限的信心,反过来变成了进一步逃避现实的舒适心理。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并没有甚么灵丹妙药,本文的重点,是想先提出这个「自信心不可转换性」的问题,希望业界、家长和社会能有所注意,不要高估了现在这种以发掘潜能来重建同学信心的方法之整全效果,更不要低估了演变成逃避心理的可能性。

邓飞(中学校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