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不易转化的自信心
2020-07-01 00:00这个题目似乎有点文句不通,其实我想说的是,同学在此领域所培养出来的自信心,不易转化到彼领域也能保持同等程度的自信心,更不容易把这份本来只局限于某个领域的自信心,升华为对整个人生的自信。这是一个日常学校教育中常见的微观现象。
因此,对于许多班主任老师、辅导老师、学生发展负责老师,以及驻校社工来说,如何重建这些同学的自信心,是逼在眉睫的重要工作。目前常见的工作手法是,或者说重建学生自信心的切入点是,帮助学生挖掘潜能,尤其是学习之外的潜能和长处,例如某种课外活动、体育项目、艺术活动、制服团队、社会服务等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外,找到自己能够有所发挥的活动,从而发挥自己以前没有发现的长处和能力,获得以前在学习上难以获得的成就、奖项或不同形式的社会认同,从而重建自信心,把低沈的人生态度重新激活,把浑噩的生活状态重新点燃!
笔者完全赞同这种战略迂回式的成长教育原则和方式。但是,笔者想要提醒一点:这种重燃的自信心,不容易转化为在学习上的自信和主动性,更要小心同学可能变成躲在能够获得自信心的「心理舒适区comfort zone」中,不愿走出去面对其他学习和生活领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当然要发掘学生潜能,当然要帮助信心不足的同学重建自信,但同时也要非常小心观察留意,这份重建的自信,会否异化成学生另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例如,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原来很喜欢和很擅于中乐乐器,参加中乐团的演出特别来劲儿,如果拿到奖项更是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和满溢的信心。但是,从此这位同学整天只沉迷于中乐,学习依然如故,爱理不理。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没有太多的正面变化,甚至到了沉溺而逃避其他的地步。这就是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此领域之信心,不能转化为彼领域乃至整体人生之信心,这份局限的信心,反过来变成了进一步逃避现实的舒适心理。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并没有甚么灵丹妙药,本文的重点,是想先提出这个「自信心不可转换性」的问题,希望业界、家长和社会能有所注意,不要高估了现在这种以发掘潜能来重建同学信心的方法之整全效果,更不要低估了演变成逃避心理的可能性。
邓飞(中学校长)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