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洗牌避险功能提升 港应催谷人币计价资产

2020-05-13 00:00

(星岛日报报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金融发展局内地机遇小组成员巴曙松昨表示,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央行纷纷进入零利率或负利率时代,全球资产配置流动性有重新调整的可能。且人民币一定程度上展现避险资产的特徵,本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可加大人民币计价资产;人民币之于香港,相当于美元之于伦敦。

巴曙松解释,现时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民币资产市场开放的又一重要时间窗口,全球对美元单一货币的巨大依赖,体现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美国GDP于全球占比约20%,但美元于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则高达60%至70%。当前疫情冲击下,国际货币体系格局面临洗牌,而人民币资产整体表现较为稳定。若路径得当合理,人民币有条件吸引更多国际资本的流入。

他续说,债市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主场,而本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非常稳健的金融体系等,但债券市场是一大「短板」,透过发展债市,可弥补这方面的缺失。金发局董事局成员丁晨亦说,人民币于全球贸易或投资上充当的角色,与中国的经济实力不相匹配;受疫情拖累,全球化有所放缓,但区域化正在加强,香港受惠于人才优势、法律制度及政治体制等,相信可大有作为。

丁晨续称,中国防疫措施较好,于货币政策及经济刺激方面,较西方更为「矜持」,现时中美国债利差约200个基点,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有很大吸引力。3月欧美疫情严重时,国际投资者由于本国市场波动,对内地债市单月赎回约800亿元人民币,但4月情况扭转,录得净流入500亿元;股市方面,4月透过港交所(388)的股票通录得533亿元资金北向净流入。

现时全球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较历史高峰期明显下降,但金发局离岸人民币业务工作小组成员巴晴认为,国际资本流入中国资产的速度明显加快,去年流入境内债券市场的外资增长32%,进入境内股票市场的外资则增长逾80%。

金发局发表报告称,建议将香港建为服务亚洲时区的跨境交易、清算、结算及托管中心,开通债券通「南向通」;发展人民币债券指数挂鈎产品;建立香港本地保险相连证券市场等。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