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传染病科医生离职削弱抗疫
2020-05-11 00:00
由流感、登革热、禽流感、沙士、猪流感,到今年初爆发新冠病毒,再次挑战本港的传染病疾控工作。○三年沙士,时任医管局高级行政经理刘少怀负责每日在记者会交代疫情,他之后担任总行政经理(感染及应急事务)、署任质素及安全总监,至前年退休,有十七年统筹应对传染病的经验。
传染病科医生是抗击疫症的领军主将,除了贴身照顾病人,亦要研究治疗方案及检讨院内的感染控制。刘少怀接受本报专访时指出,传染病科医生在日常断症及爆发新病毒时,担当重要角色,「例如有病人对不同测试都呈阴性,传染病科医生就会思考,到底病人是否患有香港少见而其他地方流行的传染病?」
全球确诊新冠肺炎人数近四百一十三万人,本港亦有一千零四十七宗确诊及一宗疑似个案。在追踪爆发群组及堵截社区传播链,传染病科医生抽丝剥茧判断个案,刘少怀说:「今次新冠病毒其中一个病徵是失去味觉或嗅觉,回想起如果一月底有相关病徵的病人,都会被转介到耳鼻喉专科医生诊治,但如何检查都不会发现到问题;不过传染病科医生的临牀触觉,就会思考病徵是否由病毒攻击所致。」
在公立医院工作近二十年,去年底离职的感染及传染病专科医生林纬逊亦指出,医学院对传染病课程涵盖较少,所以一般专科医生未必能迅速诊断出患者感染传染病,或会延误治疗时机,而传染病科医生就协助诊断及研究治疗方案,「有一个(微生物学家)袁国勇都不足够,他主要做决策角色,仍然需要传染病科医生亲身照顾病人,而且累积经验的过程十分重要,有助临牀判断。」
传染病科医生要「查家宅」追问患者的工作及家庭环境,以追踪其接触史和外游史,找出传播链,今次新冠肺炎爆发酒吧及佛堂多个群组,亦是透过严谨的调查才发现当中千丝万缕的关系。
林纬逊指,就算普通传染病,传染病科亦要找出线索,「曾经有个案一度因为严重肺炎,留医深切治疗部多时,后来有传染病科医生协助后,先诊断到患者被虫所咬,令病毒入侵身体。」
刘少怀坦言,现时传染病科医生不足,其他专科医生会协助诊症,但传染病陆续有来,应该立即强化相关人手架构。
传染病科医生隶属内科部门,医管局在○三年只有六名传染病科医生,约一年内在每个联网设立一支「传染病服务队伍」,以制定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及应对大型疫情,成员包括传染病科医生及微生物学家,前者主要负责临牀诊症及使用抗生素等,后者主力实验室研究;另外亦开设五个传染病科副顾问医生。
时隔多年,现时全港公院的传染病科医生增至二十二人,至今依然短缺,当中未计衞生署和医学院共七名医生,另外私人市场约有八名。综合多方消息,医管局的九龙中及新界西联网分别在去年十二月及今年三月各有一名传染病专科医生离职,占总数近一成。
翻查资料,九龙中联网的传染病科医生最多,有七名,但该联网内不是每所医院都有,其中广华医院就没有。九龙东及新界西联网,亦只有一名及两名传染病科医生。
医管局将在九龙东及新界西联网建立「传染病服务网络」,消息指,该两个联网将各增聘一名传染病科顾问医生(见另稿)。医管局回覆指,传染病科医生需要应对社区爆发及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衞生事件、管理隔离病房、为医院各部门提供临牀谘询服务、治疗各类传染病。局方表示十分关注公院医生人手情况,透过增加驻院医生培训名额,全力招聘全职及兼职医生等措施,增加医生加入公院。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