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思而行】政治人物须和力和调解能力
2020-04-02 00:00一九六七年发生左派人士称为「反英抗暴之战」之后,学校对学生的教诲是:「读书不谈政治」。同级同学没有政治人物,但圣保罗书院着重学习自由,不同级别出现了不同光谱的人才,有曾钰成、程翔、刘兆佳、李永达、张超雄等。岭南大学李彭广教授在「管治香港:英国解密档案的启示」披露了麦理浩在一九七二年上任前花了十个月撰写了一份「管治香港大纲」的绝密档案。这份大纲最终成为七八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的蓝图,香港人的经济民生权利也藉着麦理浩大大增加,但是政治权利还是揸得很紧。
自从一九八五年开始积压着的政经民生问题迟迟未解决,「占中」和「修例风波」表达出来的不满和反叛情绪,有如一群年轻装修师傅,只拿着大锤到你家中装修。一般估计暴力示威将会在疫情过去之后重现,香港政治发展经已到了危险地步。如果我们的政治领袖没有其他新工具去处理这些「装修工程」,香港最终会变成颓垣败瓦 。
政治人物计画下一步行动时必须从整体利益出发,而特首亦需要:一)向市民明示香港和中央政府的分歧和共同利益;二)有胆在权力面前讲出真相和;三)提出如何解决这个「鸡同鸭讲」的问题。现在距离二〇四七只有二十多年,我们应该可以公开讨论二〇四七之后的政治安排,作为解决「香港第二次回归」和「鸡同鸭讲」 的问题。这些研究讨论可以由智库牵头,并邀请所有政治光谱的政团参加,但特区政府必须参与。最终的政策制定也是政府的责任。参与这些研究和讨论的人员,必须具备亲和力和调停能力,而且有能力越过政党和政治信念界线。
中间派向来不被看好,永远会被两面夹攻和不被选民看中。但不要忘记很多欧洲政府都是由中间派政党组成的(例如德国的基民联和社民党)。如果香港真是有机会参与二次回归的前途讨论,香港中间派的元老级人士或是年轻人都会变成香港急需的政治资产。
龙家麟(民主思路理事及联席召集人《国际》)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