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闻】港水域「大肠杆菌」 科大确认属近亲二型
2019-07-22 00:00
刘振钧是土生土长的海洋学家,本科主修生物,硕士和博士都是在科大完成,大学二年级曾参加渔农自然护理署的实习计画,评估科大对出水域成为海岸公园的影响,曾潜入水中观察生物多样性,继而对海洋生态产生热忱,更毅然投身科研,埋首研究香港水污染源头近十年。
锺情海洋生物研究的刘振钧,完成科大博士学位后,为扩阔视野,自荐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系攻读博士后学位,主力研究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系统;从香港研究海洋微生物转到新加坡研究污水处理,跨学科的学习经验为他日后回港研究大肠杆菌奠下基础。
大肠杆菌近亲二型虽然一般检测表徵与大肠杆菌无异,但遗传基因于一万六千多年前已有别于大肠杆菌,大多在海洋生物肠脏发现。其实发现大肠杆菌近亲二型实属意外,刘振钧在研究初期是专注污水中微生物源头,大肠杆菌仅是他研究海水污染物源头的指标之一。在一次细菌样本实验中,他发现样本与大肠杆菌基因序列有别,部分竟可独自存活于水中,初始怀疑只是菌囊损失,后发现为大肠杆菌近亲之一,更是常见于香港咸淡水水域。
大肠杆菌近亲二型在外国早于〇五年已有文献记载,但研究数据寥寥可数,刘振钧在港发现大肠杆菌近亲二型,为国际海洋微生物研究的一大进步,现正向科学期刊投稿发表,并尝试依其生物特性为其正名,相信将有助分析微生物于不同水域的习性和监测水质。
刘振钧坦言,现时对温热带水域的研究不多,香港的海洋微生物的发展更是起步阶段,但科研支援尚未足够。他期望将来可设立水质监测中心,结合微电子技术等,实验室可即时快速测试海水细菌样本,大大提高准确度。另外,他表示海洋生态复杂,环环相扣,应尽可能减少不可逆的破坏,同时相信政府可参考科学家的专业意见,平衡环境保育和经济发展。
關鍵字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