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提醒风季勿轻视涌浪

2019-07-11 00:00

(星岛日报报道)风季来临,天文台昨在科学馆举行公众论坛,讲解台风来袭前,市民的应对方案。天文台科学主任蔡振荣昨指出,台风东登或西登、副热带高压脊与西风槽所在位置等因素都影响台风威力,市民于风暴来临时应密切留意天文台的天气预报。他指,二〇一三年的超强台风「天兔」在汕尾登陆,而不是香港南面掠过,属于东登路径,风力受山林地势阻挡,风暴造成的破坏较低。但近年超强台风「天鸽」与「山竹」均v采取西登路径,带来巨大风暴潮,对香港造成严重破坏。

他补充,风暴潮成因主要是强风将海水吹向岸边,导致水位上升或风眼中心的气压较低,压力令水位上升。蔡振荣提醒市民切勿于风暴来临前后往海边观浪,以免乐极生悲;亦应留意风向转变,不要于风暴吹袭时打开门窗。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兼任教授梁荣武指出,近年西太平洋台风的破坏力整体下降,但强度上升,而登陆中国的台风破坏力及强度增加,其中台风「海燕」登陆时更引发风暴潮。因此当风暴移动缓慢会对附近地区产生持续性破坏,但移动速度加快会提升风速,使其破坏力增强。

劳工处早前公布新修订的《台风及暴雨警告下工作守则》,指八号台风警告取消后的两小时,员工不必急于返回工作地点。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林静芝表示,天文台亦会定期重新检视台风发出及取消的机制,例如〇六年台风「派比安」掠过香港,普遍市民认为天文台应改发八号台风信号,翌年天文台修订发出三号和八号信号的准则。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