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点评】不识鲁迅钱锺书 考生阅读能力掀热议

2019-04-08 00:00

中学文凭试今日举行数学科考试,核心科目考核已经完成。今届中文科卷一阅读篇章节录鲁迅、钱锺书的著作,有教师认为较去年艰深,有考生更坦言未读过两人作品,甚至有媒体形容考生因此被「秒杀」,在中学界引起不少议论,值得深入讨论。

中文科阅读卷今年首次有两篇白话文,分别是鲁迅的《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和钱锺书的《谈教训》,前者批评当时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物,抒发对国家发展的担忧;后者则是嘲讽假道学的不学无术,真道学的自以为是。两篇文章均考核考生对讽刺文章、说理手法的认识,相对于去年列为考材的《孤独的理由》,学生不用代入媳妇和家翁的角色与关系,从前文后理不难理解,况且考试及评核局亦刻意在鲁迅一文前,罕见地列明写作背景「导读」,难度应不胜往年才对。

观乎试场外的反应,不少考生坦言未曾读过鲁迅与钱锺书的著作,教师则指考生难明文中傻子、聪明人、破小屋等象徵意义。程尚达留意到,坊间对此有两种不同反应,一派认为鲁迅的《孔乙己》、钱锺书的《读伊索寓言》均是旧制会考课程的指定篇章,如今课程不设白话文篇章,理应为学生拆墙松绑,读物更为广泛,结果却是考生对一代文学泰斗闻所未闻,文化根基浅薄,感慨考生知识面狭隘。

另一派则认为不必过分忧虑,毕竟考生即使不熟悉特定作家的作品,通过广泛阅读,亦可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再者,绝非每名考生都不识鲁迅与钱锺书,比如钱的著作《围城》,被不少学校列为中文科校本评核的指定书目;鲁迅作品亦收录于高中教科书内。至于如何引导学生作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学校与教师就有重要角色。今届考生的考试表现如何,尚待每年考试报告始有分晓,但去年考试报告曾提醒考生,阅读与赏析能力需要「经年累月文本细读」,而非靠机械式考卷与题型操练可以造就,可见平时通过阅读积累知识,方是上策。

最近学校课程检讨专责小组研究中文科等核心科目「减量」,释出空间与课时,但能否鼓励到学生「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前线教师却意见分歧,确实没有仔细规划,或校园缺乏自主学习的气氛,恐怕重蹈取消范文的覆辙,需要教育界深思。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