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首诞基因改造病猴 坚称严守科研伦理

2019-01-25 00:00

(星岛日报报道)中国前年领先其他国家首次成功培育出两只复制猴「中中」和「华华」之后,近期又结合了「基因编辑」技术,敲除「关键基因」,培育了一只先天生物钟紊乱的猕猴,然后以其为模型,成功复制「量产」出五只有同样疾病的复制猴,标志着中国体细胞复制技术走向成熟。 不过因首个基因经过编辑的人类婴儿去年也是在中国诞生,引发争议,官方媒体报道强调,猕猴基因编辑实验「严格遵循科研伦理的前提」。

首个基因经过编辑的人类婴儿仓皇诞生,令基因编辑技术在去年底得到极大关注。不过猕猴基因编辑和复制猴实验,昨日由中国综合英文期刊《国家科学评论》正式刊发,经过科研伦理审查以及学术评定。

新华社报道,此前,研究生物钟紊乱问题的科学家都是用小鼠、果蝇作为实验动物,这些动物模型与人类差异极大,制约了科学机理和治疗手段的研究,建立与人类更为接近的实验猴模型逼在眉睫。

报道称,「在严格遵循科研伦理的前提下」,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专家团队锁定了一种生物钟紊乱「关键基因」,将「关键基因」从猴胚胎中敲除,他们获得了五只生物钟紊乱程度不同的疾病猴。为了创建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理想实验猴模型,团队选取其中一只紊乱特徵最明显的雄性猕猴,采集其体细胞的细胞核,获得五只复制疾病猴。专家介绍:「这说明,除了胎猴,基因修饰的、患有疾病的、雄性青年猕猴也都能批量复制。」

业内专家认为,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基因编辑疾病猴的批量复制,正式进入实验动物模型猴「量产」时代。

该研究不仅构建了国际首批生物钟紊乱实验用模型猴,填补了生物钟紊乱研究缺乏高等动物模型的空白,而且攻克了猕猴复制诸多世界难题,标志着中国体细胞复制技术走向成熟。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院士表示,下一步,团队将重点针对各种脑疾病创建系列复制猴模型,研究人类脑疾病的产生机理,开发更为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进一步减少实验动物使用数量。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