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乳癌女教师病逝 捐器官遗爱人间 3部位自测乳癌症状
2024-12-12 00:00
台湾一名从事特殊教育的48岁女教师,自去年确诊乳癌第2期后,仍坚持在治疗期间陪伴学生。即使病情不乐观,她也坚持微笑面对,临终前更签下器官捐赠同意书,遗爱人间。乳癌致命率高,如果身体3部位出现症状,就要警惕患癌风险。
乳癌|48岁乳癌女教师病逝 捐器官遗爱人间
综合台媒报道,在特殊学校任教的林映汝在2023年初接受健康检查时,发现罹患三阴性乳癌2期。当时虽然手术成功,但病情其后不断复发,癌细胞并扩散到身体多处。直到今年11月,医生宣告所有治疗和药物皆已无效,最终她于本月9日病逝,终年48岁。
大爱女教师林映汝生平及抗癌经历⬇⬇⬇
乳癌|1原因投身特殊教育 边抗癌边教书
林映汝从大学时期就选择从事特殊教育,在特殊学校担任教师20多年。由于她的儿子自小就患有自闭症、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ADHD)及妥瑞症。她将照顾和引导儿子成长的经验,应用于其他学生身上。即使后来确诊乳癌,需与癌魔搏斗,但她仍选择继续教师工作,每星期坚持上课4天,直到今年6月,陪伴自己所负责的学生到毕业为止,她才专心抗癌。
林映汝在其Facebook写下抗癌的经历和心情,鼓励其他癌症患者。她表示:「坚持微笑,坚持能动就动,坚持让自己恢复走路,坚持每天乐观面对一切,坚持活下去」。面对学生和癌症都从不言放弃的她,亦获选为2023年杏坛芬芳奖得主及2024年新北影响力人物。
虽然频繁进出医院进行化疗及手术,但林映汝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乳癌病情更出现了肺部及骨转移,在胸部和背部皮肤发现大片的肿瘤。即使不断面对治疗无效的打击,她依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管它癌末不癌末,开心过好每一天就是」。
她也会趁著化疗副作用还未出现,体力许可的时候继续运动的习惯,去行山、踩单车等,「大量出汗以及补充水分,可以帮忙排掉化疗药物的毒性」;她也不时做义工,继续陪伴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直到11月,医生告知她化疗已经无效,需要转而接受安宁纾缓治疗后,林映汝仍签下了器官捐赠同意书,并表示:「把我最后仅剩的留给有需要的人。」
乳癌|1年逾5000港人患乳癌 三阴性乳癌为何难治?
根据本港医管局资料,乳腺癌是本港第2大癌症,在2022年有5208宗新症;亦是女性致命率第3高的癌症,在2022年有792宗女性死亡个案。当乳腺细胞失控分裂和生长,就会形成肿瘤,肿瘤分为良性及恶性,乳房内的恶性肿瘤就是乳癌。
至于甚么是「三阴性乳癌」?本港内科肿瘤科专科医生赵頴欣曾在《星岛头条》撰文指,「三阴性乳癌」是一种高侵略性的癌症,占所有乳癌病例大约10%。此类病人缺乏了3种受体:雌激素受体、黄体素受体和第二型人类上皮生长受体。
她指出,三阴性乳癌又急又猛,相当难治,以前只能用化疗处理,还往往出现一、二线治疗后就无有效药可用的情况。更可怕的是,大概42%的患者在诊断后的3年内复发;在5年内出现早期远端器官转移复发风险,也要比非三阴性乳癌的病人高出接近3倍。
乳癌症状|3部位自测症状 9类人士高危
医管局提醒,患者患上乳癌后,乳房、乳头及腋下有机会出现以下症状:
- 乳房:出现任何体积的硬块、形状或大小有所改变、皮肤出现点状凹陷,以及出现静脉扩张或呈橙皮纹变化
- 乳头:自动流出分泌物、出血或凹陷
- 腋下:肿胀或淋巴结胀大
患乳癌的高危族群:
- 性别:乳癌患者主要是女性,但男性也有机会患乳癌
- 年龄:随著年龄增长,患乳癌机会更高
- 遗传:母亲、姊妹及直系亲属患过此病的人士,发病的机会较高,研究资料显示约5-10%的乳癌个案可能与遗传有关
- 经期:12岁以前初经以及55岁以后停经者
- 饮食:长期进食高动物脂肪食物
- 生活:吸烟、嗜酒、缺乏运动
- 生育:从没有生育过或35岁以后首次生育
- 药物:长期服用避孕药或接受贺尔蒙补充疗法5年以上者
- 个人肿瘤病历:曾经罹患某些种类癌症,如霍杰金氏淋巴瘤、肺腺癌、肠癌,或儿童时期曾经患癌者,患乳癌风险较高。
医管局亦提醒,一般妇女在月经前常会感到明显的乳房胀痛或摸到硬块,这是由于周期性贺尔蒙分泌的转变,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过分担心。如怀疑乳房有肿块,应找医生检查,确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而大部分乳房肿块属于良性,或为水瘤或良性纤维瘤,对身体无害。
延伸阅读:本港乳癌年增5500宗新症 营养师推介12种食物防乳癌 多吃1种患癌风险降20%
---
相关文章:
48岁乳癌女常吃2种食物 病情3年半不复发 防3大癌症控三高
混血名模乳房变细 揭患乳癌3期兼扩散「明年或不在」 小心7大徵兆 腋下肿胀即求医
最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