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虹街头|香港艳色 看手稿重拾历史

2024-11-19 00:00

霓虹街头 香港艳色

霓虹灯的光影曾闪耀于香港这繁华都市,这书是喜爱街道文化和美学的读者最佳读物。
霓虹灯的光影曾闪耀于香港这繁华都市,这书是喜爱街道文化和美学的读者最佳读物。
七百多张手稿部分完整无缺,其馀有不同程度的破烂,要进行复修。
七百多张手稿部分完整无缺,其馀有不同程度的破烂,要进行复修。
南华霓虹灯电器厂刘稳师傅制作霓虹灯五十多年,见证了香港街头灯火灿烂的时代。
南华霓虹灯电器厂刘稳师傅制作霓虹灯五十多年,见证了香港街头灯火灿烂的时代。
太平馆餐厅近60年历史霓虹招牌告别佐敦。
太平馆餐厅近60年历史霓虹招牌告别佐敦。
自从「招牌清拆令」实施,香港大量霓虹招牌陆续拆除。
自从「招牌清拆令」实施,香港大量霓虹招牌陆续拆除。
香港电影也不乏霓虹的踪影,《岁月神偷》反映当时市民的艰苦岁月。
香港电影也不乏霓虹的踪影,《岁月神偷》反映当时市民的艰苦岁月。
街坊不舍这代表庙街活力的美都餐室霓虹招牌。
街坊不舍这代表庙街活力的美都餐室霓虹招牌。
霓虹招牌陆续拆除,昔日商业旺地的繁华夜色,逐渐褪色。
霓虹招牌陆续拆除,昔日商业旺地的繁华夜色,逐渐褪色。
作者重新编写并增加资料,这书是喜爱街道文化和霓虹招牌美学的读者最佳读物。
作者重新编写并增加资料,这书是喜爱街道文化和霓虹招牌美学的读者最佳读物。
香港曾经满布霓虹灯招牌。
香港曾经满布霓虹灯招牌。

观察街道 访霓虹灯师傅

自从「招牌清拆令」实施,香港大量霓虹招牌陆续拆除,昔日商业旺地的繁华夜色,逐渐褪色。新书是2018年推出《霓虹黯色 香港街道视觉文化记录》一书的延续,作者重新编写并增加资料,是喜爱街道文化和霓虹招牌美学的读者最佳读物。

作者郭斯恒是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喜爱街道观察及视觉文化,此书是他和其研究团队采访过不同的霓虹灯师傅和文化学者,最珍贵的内容是采访到成立于1953年的南华霓虹灯电器厂有限公司。话说南华是香港最早霓虹灯制造公司之一,始创人谭华正曾被誉为「霓虹灯巨子」,他上世纪六十年代已到日本考察及交流技术,因为那年代日本的霓虹灯制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除了日本,谭华正还前往曼谷、新加坡各地考察及交换意见,藉以推广香港霓虹灯生意,由此可见他的眼光不只限于香港。阁下可会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屹立于佐敦、楼高二十层的「乐声牌」大型户外霓虹招牌?这个打破了当年健力士世界纪录「最大户外霓虹招牌」,正是出自南华的手笔。


招牌手稿 探讨香港文化

成就此书南华是关键所在,作者和研究团队多次到访南华,在一次记录珍贵的霓虹招牌制作过程时,发现南华霓虹招牌制作工厂的一角,有一个不显眼的储物柜,发现内里存放了多张硕果仅存人手绘制的霓虹招牌手稿及相关制作文件,当中的手稿年份横跨五十至七十年代。


南华愿意捐赠大部分手稿给理大设计学院用作视觉文化研究和教学用途,经团队初步点算大约七百多张手稿,部分是完整无缺,其馀有不同程度的破烂和褪色,故要展开手稿复修计划。在七百多张手稿中,可按主题归纳为八大类别,包括食肆,服饰、百货及服务等,当中食肆招牌手稿约有二百多张,故本书以餐饮招牌手稿视觉记录为主题,探讨香港五十至七十年代的饮食文化,以至不同年代的社会、民生和经济状况。


餐饮招牌 知饮食业发展

如果你对饮食情有独锺,书中第二章特别从饮食招牌整理了香港餐饮业的转变,茶楼如何发展到酒楼?西餐厅、冰室、茶餐厅有甚么特色?图文并茂,轻松谈论香港饮食文化与历史。这章节中很多食肆名字耳熟能详,其中高级西餐厅太平馆是有过百年历史的华人西餐厅,时至今日仍然屹立不倒,现由第五代传人徐锡安掌管。


想当年创办人徐老高是一名二十岁的广州年轻人,在美资公司旗昌洋行自设的西餐食堂做厨房杂务,后来逐渐学会西式烹调技巧。他于1860年在广州最繁华地段太平沙大巷开设西餐馆,取名太平馆,被视为最早开设西餐馆的中国人。太平馆菜式将中式烹调方式加入西餐中,中西合璧,可谓最早期的Fusion菜。徐老高以中式豉油调味,但沿用西式方法处理牛排,这种中西结合烹调手法很适合华人口味,创新了本土化西餐,更为太平馆打响了164年的名堂。
文:王文宇  图:星岛图片库、摘自《霓虹艳色 餐饮招牌手稿视觉记录》


《霓虹艳色 餐饮招牌手稿视觉记录》

作者:郭斯恒
出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售价︰$398

 

延伸阅读:百年饮食|香港印记 吃出历史点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