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止桥|缘系心桥 山旮旯村落迈向可持续

2024-10-17 00:00

无止桥|缘系心桥 山旮旯村落迈向可持续
无止桥|缘系心桥 山旮旯村落迈向可持续

搭建桥梁,接通隔断的两端,便利出行,亦连结人心,是香港与内地年轻人的「心桥」,这正是「无止桥」的初心。「鼓励两地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是为城市青年与乡村、自然、环境,以及两地青年交流的『桥梁』;连系村民、政府、商界、学校、在地机构多元合作,是为村、官、商、学、民之间协力共创的『桥梁』。」现任「无止桥慈善基金」主席黄锦星说。

「无止桥慈善基金」自2007年成立以来,17年间协助了约50条乡村,包括在内地偏远乡村建造了55条人行便桥,并因应内地与香港两地的城乡发展及气候行动新形势,2022年黄锦星上任主席后,团队确立以「两地乡建,深耕永续,多元参与,广搭心桥」为公益工作的发展策略,透过香港及内地年轻人共同参与乡郊建设,示范策略性深耕项目,改善民生,达至可持续发展,包括深度低碳转型。每一项目的设计,朴实无华,却倾注了每一位义工的心血和梦想,以及看不到但感受到的坚实情谊,充满了简约的美态。黄锦星强调,「人」是关键的后盾,「义工非常重要,项目需要维系一班有心的义工。」搭桥是心连心的艺术,当中大意义,莫过于此。

搭良桥振乡村 心连心的艺术

无止桥自成立以来己在内地建造了55条人行便桥,帮助振兴超过50条村落。
无止桥自成立以来己在内地建造了55条人行便桥,帮助振兴超过50条村落。
来自香港及内地的义工合力帮助偏远乡村建桥。
来自香港及内地的义工合力帮助偏远乡村建桥。
无止桥慈善基金主席黄锦星(左一)、九龙仓集团主席兼常务董事吴天海(左二)及基金发起人及永远荣誉会长纪文凤(右二),早前一起到访沙头角梅子林村分享十多年来合作的点滴。
无止桥慈善基金主席黄锦星(左一)、九龙仓集团主席兼常务董事吴天海(左二)及基金发起人及永远荣誉会长纪文凤(右二),早前一起到访沙头角梅子林村分享十多年来合作的点滴。
由九龙仓赞助的第12条无止桥位于重庆星溪村,于去年暑期竣工。
由九龙仓赞助的第12条无止桥位于重庆星溪村,于去年暑期竣工。
无止桥慈善基金主席黄锦星(右)及曾参与无止桥义工工作的Karen(左)。
无止桥慈善基金主席黄锦星(右)及曾参与无止桥义工工作的Karen(左)。
黄锦星与毛寺村村民共同兴建了「无止桥」。
黄锦星与毛寺村村民共同兴建了「无止桥」。
毛寺村本来只有一条简单的桥连接河道两岸。
毛寺村本来只有一条简单的桥连接河道两岸。
2005年由一群善心人在甘肃省毛寺村为村民兴建的首座「无止桥」。
2005年由一群善心人在甘肃省毛寺村为村民兴建的首座「无止桥」。

 

乘车沿着屿南道蜿蜒曲折的山路,驶向大屿山水口村。今天村内聚集了一群穿上印有「无止桥」字样的年轻人,他们有説有笑,粤语和普通话混杂,在体验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的一个乡郊保育项目,并热烈谈论乡郊保育与历史文化的议题,切合无止桥「学无止年度交流营」的目的——各人在偏远乡郊相聚,交流两地乡村振兴经验,投入低碳绿色生活。参与者是来自内地与香港的大学生和老师,当中包括活动常客——无止桥慈善基金主席黄锦星。

无止桥慈善基金于2007年成立,起源于甘肃省一个偏远村落——毛寺村。2005年,一群善心人前往当地,为毛寺村村民兴建了一座「无止桥」,黄锦星是其中一人,「当时毛寺村被一条河隔开,孩子们日常过河上学不便,甚至有时冒着生命危险。有一次,一位母亲和她的小孩不幸被大水冲走,令团队更加迫切地想完成这件事。」有见及此,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吴恩融教授发起「良桥助学梦成真」项目,连同来自香港及内地的一班义工,以环保手工方式建成一条具朴实美又相对可靠的桥梁。「『无止桥』中的『无止』,正是来自『毛寺村』的『毛寺』粤语读音,提醒大家抱持弘扬绿绿无止的初心,持续义务担当帮助更多有需要人士的良桥。」

坚守三大核心 铺展乡村振兴

黄锦星称,无止桥现有三个重要核心,「一,乡村振兴;二,青年发展;三,低碳环保。」因此除为偏远村落的居民搭建便桥外,又会帮助偏远乡村建设,如2011年起至今,无止桥便在黄土高原甘肃马岔村建现代化夯土农房、低碳村民中心及推行生态种植等。「由于国家在内地农村的基础建设逐渐完善,民间义务建桥的需求越来越少。」

他解说,早期建桥往往是一次性的乡村扶贫项目,但乡村振兴则是以陪伴式在有需要的乡郊作示范性的深耕永续建设。「无止桥透过推动两地青年和社会各界多元参与,协力共创香港和内地偏远乡村建设以支持可持续发展,包括深度低碳转型。」黄锦星续指,无止桥的目标,包括扶持有需要的乡郊迈向可持续发展,「这是无止桥当前的公益任务重点,现会侧重于参与乡村振兴的义举,支援更多山旮旯的村落迈向绿绿无止。

自成立以来,无止桥在内地已建造了55条人行便桥,义助超过50条村落。如此规模的公益善举,黄锦星表示幸获各界的支持,「村民、政府、商界、学校、青年、在地机构等等协力共创,当中来自商界的支持极为重要。无止桥长期合作伙伴之一九龙仓,更支持了13年,资助了13条桥,至今已经让超过100个香港中学生义工得以参与其中。黄锦星强调「人」是无止桥的关键后盾,「义工非常重要,项目需要长期维系一班有心义工,有的义工从『初代无止桥』起至今年资已长达近20年。」

自2018年起,无止桥在河北小窝铺村开展了乡村振兴工作,至今年暑假已做了五期工作,当中关键义工典范就有潘曦教授,她由清华大学无止桥学生团队领袖,化身为现任北京交通大学无止桥团队指导老师,并一直协助带领无止桥小窝铺村的乡村振兴项目。

克服建桥挑战 港青奋发向上

仍在香港就读中学的Karen(中间粉红衣)在重庆星溪村结识了一班来自内地及香港的大学生。
仍在香港就读中学的Karen(中间粉红衣)在重庆星溪村结识了一班来自内地及香港的大学生。
两地学生义工在甘肃马岔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为村民安装太阳能路灯。
两地学生义工在甘肃马岔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为村民安装太阳能路灯。
学生为村民绘画壁画,美化乡村环境。
学生为村民绘画壁画,美化乡村环境。
近年无止桥协助内地乡村建造各种环保设施,推广绿色低碳生活。
近年无止桥协助内地乡村建造各种环保设施,推广绿色低碳生活。
众人齐心协力建造桥梁。
众人齐心协力建造桥梁。

 

无止桥的成立缘于一个善念,为偏远村落的居民设计和搭建通用的步行便桥,连通河岸两地。中华基督教会谭李丽芬纪念中学中六级学生刘宛君(Karen),透过「学校起动」计划,参与了九龙仓赞助的第12条无止桥项目,去年前往重庆星溪村,度过了9个日夜的意义之旅,起初是始于一份好奇,「当时在学校经老师了解过项目后,抱着快将毕业,甚么都想试的心态,便向老师报名参加,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机会。」

在星溪村中,仍是中学生的Karen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及社会人士,大家聚集于这条小村落,共同为搭建一条16米长的人行「贝雷桥」而努力。为提升效率,她说团队划分为数个小组,包括桥梁组、民生组、策宣组、后勤组等。Karen是后勤组的成员,负责辅助其他组别的工作,如准备物资及用餐布置等,「我不是只负责一个岗位,哪个组需要人,就会去帮忙。」

工程完结前的一天,Karen经历了让她感受至深的事情。无止桥在内地村落搭建步行桥,一般有「网箱桥」及「贝雷桥」两种设计。搭建「贝雷桥」需要先建造支架,再将底板钢架慢慢推去对岸,她回忆当时正值傍晚用餐时间,桥梁组的队员却迟迟未现身。于是她与队员前往建桥现场,发现原来桥梁的「顶推」工序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由于那条桥很重很长,需要集合多人的力量才可更顺利地推到对岸,于是我们其他组的队员都去帮忙,有些人协助稳定桥身,有些人则用力推。幸得众人齐心协力下,桥梁成功组合,多日的辛勤付出终修成正果,「我们都很激动,因为是全部人的齐心成果。」村民的感激之情更让Karen倍感欣慰,「完成的时候有村民过来捉着我们的手,向我们道谢。」

搭建「贝雷桥」,同时也为众人搭建「心桥」,是Karen此行的另一得着,「开始时确会感到尴尬,怕有代沟,但很快那代沟已是零。」各人话题从建桥拓展至学习,乃至生活琐事,Karen称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友谊愈发加深,至今各人仍保持联系。「无止桥改变了我很多。」Karen自认曾是娇生惯养的人,「妈妈叫我帮忙,我总会推说很累啊。」然而经历了这次宝贵的体验,她说自己变得更有耐性,做事不再是「三分钟热度」,「脾气」也少了,「因为(当时)不是说你想休息就休息,即使日晒雨淋也要去帮忙建桥。」Karen即将中学毕业,展开人生的新篇章,「真的很想考入大学,就可加入大学内的无止桥学生团队,帮助更多人。」

文:叶泳心 图:何健勇、无止桥慈善基金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