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程淑仪 – 人生如建筑 建筑大师贝聿铭全球首个回顾展在M+揭幕 |WestK留声机

2024-07-08 00:00

冯程淑仪 – 人生如建筑 建筑大师贝聿铭全球首个回顾展在M+揭幕 |WestK留声机
冯程淑仪 – 人生如建筑 建筑大师贝聿铭全球首个回顾展在M+揭幕 |WestK留声机

上周四,M+筹备长达七年的特别展览「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举行开幕仪式,吸引了过百中外媒体和过千位宾客出席,包括来自世界各地贝聿铭的家人亲友和他生前的合作夥伴,与本地建筑、设计及文化艺术界的朋友聚首一堂,场面温馨感人。

当晚,走进超过1,600平方米的M+西展厅,只见人头涌涌,整晚人潮络绎不绝,许多参观者对建筑大师贝聿铭跨文化、跨地域以及塑造国际城市景观的伟大建筑作品赞叹不已,亦被他那划时代和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深深感动。

贝聿铭站于麻萨诸塞州多切斯特的甘乃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外。(1979年,© Ted Dully/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贝聿铭站于麻萨诸塞州多切斯特的甘乃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外。(1979年,© Ted Dully/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现场,2024 年 摄影:林炜然 图片由 M+提供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现场,2024 年 摄影:林炜然 图片由 M+提供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现场,2024 年 摄影:梁誉聪 图片由 M+提供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现场,2024 年 摄影:梁誉聪 图片由 M+提供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现场,2024 年 摄影:郑乐天 图片由 M+提供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现场,2024 年 摄影:郑乐天 图片由 M+提供
贝聿铭向一位俄克拉荷马市官员讲解他对该市新 市中心的发展提案。 约 1964 年 © The Oklahoman – USA TODAY NETWORK
贝聿铭向一位俄克拉荷马市官员讲解他对该市新 市中心的发展提案。 约 1964 年 © The Oklahoman – USA TODAY NETWORK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现场,2024 年 摄影:梁誉聪 图片由 M+提供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现场,2024 年 摄影:梁誉聪 图片由 M+提供
赫尔穆特.雅各比(绘图师) 贝聿铭建筑事务所 艾弗森艺术博物馆(1961–1968)建筑及社区广 场效果图,纽约州雪城 约 1961 年 墨水纸本 图片:M+,香港,获授权拍摄 ©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赫尔穆特.雅各比(绘图师) 贝聿铭建筑事务所 艾弗森艺术博物馆(1961–1968)建筑及社区广 场效果图,纽约州雪城 约 1961 年 墨水纸本 图片:M+,香港,获授权拍摄 ©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杰.亨德森.巴尔(绘图师) 贝聿铭建筑事务所 从康奈尔大学的人文方庭望向赫伯特.约翰逊艺 术博物馆(1968–1973)的景观,纽约州伊萨卡 约 1968 年 铅笔厚描图纸本 图片:M+,香港,获授权拍摄 ©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杰.亨德森.巴尔(绘图师) 贝聿铭建筑事务所 从康奈尔大学的人文方庭望向赫伯特.约翰逊艺 术博物馆(1968–1973)的景观,纽约州伊萨卡 约 1968 年 铅笔厚描图纸本 图片:M+,香港,获授权拍摄 ©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贝聿铭肖像,摄于刚获选设计麻萨诸塞州多切斯 特的甘乃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之时 1965 年 © John Loengard/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Shutterstock
贝聿铭肖像,摄于刚获选设计麻萨诸塞州多切斯 特的甘乃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之时 1965 年 © John Loengard/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Shutterstock
穆罕默德.萨姆吉 从公共海滨长廊望向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0– 2008),多哈 2021 年 M+委约拍摄,2021 年 © Mohamed Somji
穆罕默德.萨姆吉 从公共海滨长廊望向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0– 2008),多哈 2021 年 M+委约拍摄,2021 年 © Mohamed Somji
华侨银行大厦(1970–1976)屹立于新加坡金融 区摩天大楼间一景 约 1976 年 M+,香港 BEP Akitek 捐赠,2019 年 © BEP Akitek
华侨银行大厦(1970–1976)屹立于新加坡金融 区摩天大楼间一景 约 1976 年 M+,香港 BEP Akitek 捐赠,2019 年 © BEP Akitek

 

纵使贝聿铭是举世闻名的建筑大师,他的一生亦是一个传奇故事,但他却多番婉拒不同博物馆为他举行回顾展的邀请。直至2014年,当时尚未动工的M+,其策展团队向贝氏家族提出为贝聿铭举办回顾展,并于同年与贝聿铭会面。经过多番游说,终于在2016年得到贝聿铭亲自答允让M+为他举办首个回顾展。2017年,M+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和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合办「重思贝聿铭:百年诞辰研讨会」,为今次展览奠下重要基础。贝聿铭的儿子贝礼中相信,其父亲接受M+的邀请是出于他对香港的独特感情。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诒于上世纪初担任新成立的中国银行香港分行经理。贝聿铭因此在香港度过他的少年时期,在1935年,贝聿铭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修读建筑,培育了他对建筑的现代和国际视野。

贝聿铭70多年的事业生涯中,设计了无数瞩目的建筑作品,遍布世界各地。他在香港的作品除了大家熟悉的地标香港中银大厦外,还有已被拆卸及改建为利园三期、位于铜锣湾的新宁大厦(Sunning Plaza)。我曾于1990年代在该大厦上班,因当时所属的教育及人力统筹科租用了该大厦写字楼作为筹备成立香港教育学院(即现时香港教育大学)的秘书处。我很佩服M+策展团队想到以香港经典电影《英雄本色》其中一幕来呈现新宁大厦的外貌和特色。

今次展览透过六大主题,把贝聿铭的作品紧密扣连到社会发展、文化演变及其人生轨迹──就如贝聿铭所说——建筑和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向世界各地不同机构或个人徵集了超过400件绘图手稿、建筑模型、相片、录像和其他档案纪录,当中七成展品从未公开展出,为观众详尽介绍贝聿铭脍炙人口以至鲜为人知的建筑项目。其中,贝聿铭的巴黎大罗浮宫现代化改造项目玻璃金字塔,于1988年至1990年制作的木制模型更是首次离开罗浮宫,送到M+展出。

贝聿铭的人生与建筑,展现出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的哲学,其影响力超越了建筑师的身份,让他成为了长袖善舞的外交大使。

文:冯程淑仪 图: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