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翔 – 《梁祝的继承者们》 AI梁祝的生成与转化|流水帐

2024-06-21 00:00

黄子翔 – 《梁祝的继承者们》 AI梁祝的生成与转化|流水帐
黄子翔 – 《梁祝的继承者们》 AI梁祝的生成与转化|流水帐

因为演员之一郑君炽一句话:「《梁祝的继承者们》十年了,要不要做些甚么?」林奕华先把《A.I.时代与梁祝的继承者们》阶段展演搬上舞台,然后继续酝酿,明年正式公演。剧名开宗明义,关于近年热门话题——AI。林奕华坦言自己最依赖的,不过是相对低端的科技,好像即时通讯、社交媒体,「我是一个较内向的人,那些都是用来跟更多人沟通的工具,也是工作所需。在这个人生阶段,我可能没从前那么多欲望。」

如果身处AI年代的是二、三十岁的自己,他大概会更依赖科技,「换转角度去看,现在的年轻人是否更难经历我们从前对人对事有更多好奇,更难对一段充满探索性的情感有憧憬?」在一切皆可生成的AI年代,我们似乎不再需要累积经验,只讲求功能与条件,大家付出的是碎片式时间,人与人之间的连结逐渐断裂,于是孤独必然发生,「科技提供连接世界的方法,还有因而产生的内容,令孤独的人自以为没那么孤独。」

以音乐剧歌唱会为形式,重召七位原班演员,找来三位「继承者」。(摄影:Hei Tsang)
以音乐剧歌唱会为形式,重召七位原班演员,找来三位「继承者」。(摄影:Hei Tsang)
这次演出由阿超现场伴奏。(摄影:Hei Tsang)
这次演出由阿超现场伴奏。(摄影:Hei Tsang)
剧中有三段美术馆的戏,犹如平行时空,有着微妙的变化与重复。(摄影:Thomson Ho)
剧中有三段美术馆的戏,犹如平行时空,有着微妙的变化与重复。(摄影:Thomson Ho)
以影像结合现场演出,带来既虚且实的视觉效果。(摄影:Thomson Ho)
以影像结合现场演出,带来既虚且实的视觉效果。(摄影:Thomson Ho)
林奕华想把自己对时间的体会,放在作品中,跟大家分享和交流,让大家看到「过程」。
林奕华想把自己对时间的体会,放在作品中,跟大家分享和交流,让大家看到「过程」。

 

因为《A.I.时代与梁祝的继承者们》,他接触AI,通过AI看到视觉文化的改变,「从类比到数码已是很大跃进,现在又从数码到AI,令静态变动态,令平面变立体,非常符合二次元的思维和美学,对很多人已足够吸引。」AI既是形式也是内容,焦点不断变改,「彻底改变我们感受事物时的主体性。」但科技是中性的,视乎怎样使用,「AI好好玩,很迷人,但你要对它好奇,懂得问它问题。」

这场演出,以音乐剧歌唱会为形式,重召七位原班演员,找来三位「继承者」,故事从《梁祝的继承者们》结尾——美术馆说起,剧中就有三段美术馆的戏,犹如平行时空,有着微妙的变化与重复,「第一段是悲剧;第二段讲两人相遇但甚么也没有发生;第三段是二人各有伴侣,但对方永远留在自己心里。」在舞台上,最大的屏幕是过去、斜台是现在、中间的电视机是未来,电视机播放由AI生成的影像,AI也把六人面孔合而为一,「关于AI的脉络,还有音乐部分,我们会再发展。」

他庆幸做了「《一一》三部曲」,杨德昌遗孀彭铠立启发了他——洋洋可不可以是机械人?「机械人跟人做朋友,人首先要懂得跟自己沟通。AI可以训练自己『I Teach Myself』,但又有多少人以AI认识自己?还是只视它为一种方便?」如果抹杀AI跟我们沟通的可能性,只当成工具,「它不就取替你本来可以累积的经验吧?」他觉得梁祝的故事最重要是学校、同学,但在AI时代,人们或将会没有同学,这大概便是为甚么要在AI时代讲这个故事的原因,「不是不用上学,而是没了好奇心,已经被资讯科技消耗了、弄累了,精神焦虑被强化了。」

林奕华想把自己对时间的体会,放在作品中,跟大家分享和交流,让大家看到「过程」。「没了『过程』,没有『继承者』。」接下来,他或继续探讨「悲剧」或「悲剧性格」,事实上梁山伯与祝英台本来就是悲剧人物,「但如果只是殉情,那便是《罗密欧与茱丽叶》,但梁祝犀利之处,是有转化的,对我来说化蝶是精神性的。」明年正式演出,期望更多转化、超越与升华。

文:黄子翔 图:非常林奕华、黄子翔

 

-----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