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资深影评人罗卡《声影路》自资百万拍自传式纪录片 反思艺文与现实的意义|专访

2024-06-04 00:00

金像奖资深影评人罗卡《声影路》自资百幕拍自传式纪录片 反思艺文与现实的意义|专访
金像奖资深影评人罗卡《声影路》自资百幕拍自传式纪录片 反思艺文与现实的意义|专访

资深影评人罗卡(本名:刘耀权),认识香港电影文化必听过其名或阅过其文,他在2023年获得《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专业精神奖,亦是史无前例颁予电影文字工作者,一同获奖的石琪,影评生涯也是因罗卡的回信开始。日前卡叔与导演王茵茵合制自传式纪录片《声影路》进行特别放映。「艺术与现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命题贯穿全片。罗卡直言好电影或电视剧,可让人思考、增进知识、激发想像力及趣味,甚至引起观众讨论或延伸研究。他形容电影亦师亦友:「还是一个可随时穿越的平衡世界,毋需装备,没有地方限制,只要看电影就可以随时进出不同年代,再来回现实世界。」

《声影路》从文本变电影

罗卡直言好电影或电视剧,可让人思考、增进知识、激发想像力及趣味,甚至引起观众讨论或延伸研究。
罗卡直言好电影或电视剧,可让人思考、增进知识、激发想像力及趣味,甚至引起观众讨论或延伸研究。
资深影评人罗卡(本名:刘耀权),获得《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专业精神奖,亦是史无前例颁予电影文字工作者
资深影评人罗卡(本名:刘耀权),获得《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专业精神奖,亦是史无前例颁予电影文字工作者
《声影路》以电视电影论述70年影视发展与变迁,并以罗卡第一身口述
《声影路》以电视电影论述70年影视发展与变迁,并以罗卡第一身口述
年轻的罗卡。
年轻的罗卡。
到外国留学数年,卡叔本以为外国文化艺术气氛好,「法国很浪漫、英国每样事物都很整齐,但发现当地经济同样不行、隔天有罢工,发觉外国社会一样动乱。」
到外国留学数年,卡叔本以为外国文化艺术气氛好,「法国很浪漫、英国每样事物都很整齐,但发现当地经济同样不行、隔天有罢工,发觉外国社会一样动乱。」
卡叔自言《声影路》是「一套未完成的回忆录」
卡叔自言《声影路》是「一套未完成的回忆录」
60年代冷战时期,年轻的罗卡喜欢看一些逍遥有趣的艺术,从警匪片、喜剧到爱情片,这让他学到人生道理,甚至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
60年代冷战时期,年轻的罗卡喜欢看一些逍遥有趣的艺术,从警匪片、喜剧到爱情片,这让他学到人生道理,甚至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
《声影路》以电视电影论述70年影视发展与变迁,并以罗卡第一身口述
《声影路》以电视电影论述70年影视发展与变迁,并以罗卡第一身口述
资深影评人罗卡(本名:刘耀权),认识香港电影文化必听过其名或阅过其
资深影评人罗卡(本名:刘耀权),认识香港电影文化必听过其名或阅过其
他形容电影亦师亦友
他形容电影亦师亦友
「还是一个可随时穿越的平衡世界,毋需装备,没有地方限制,只要看电影就可以随时进出不同年代,再来回现实世界。」
「还是一个可随时穿越的平衡世界,毋需装备,没有地方限制,只要看电影就可以随时进出不同年代,再来回现实世界。」
「文化工作者都会遇到许多限制的问题,每个地方都不尽相同。」
「文化工作者都会遇到许多限制的问题,每个地方都不尽相同。」

《声影路》以电视电影论述70年影视发展与变迁,并以罗卡第一身口述,短短106分钟清晰地呈现了历史的脉络。卡叔自言《声影路》是「一套未完成的回忆录」,最初计划文字记录和他过去的文章结合,但写了数万字稿后,香港发生2019年社会动乱和2020年疫情爆发,卡叔直言没什么心机便搁置了。后来喜欢研究香港社会变迁及香港电影发展的导演王茵茵,看到那「未写好的回忆录」,建议筹钱将其拍成电影,以影音呈现,让更多人观看。卡叔说:「这主意很好,但实现并不容易,即使是小规模的电影也需要很多预算及团队合作,并非两个人就做得到。」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

1968年左右,罗卡到石澳巴士语拍摄实验电影,唯拍了一段后没再拍下去
1968年左右,罗卡到石澳巴士语拍摄实验电影,唯拍了一段后没再拍下去
罗卡珍藏《实验电影的初潮》,由他亲撰
罗卡珍藏《实验电影的初潮》,由他亲撰
罗卡珍藏《电影》的编辑团队非常多猛人
罗卡珍藏《电影》的编辑团队非常多猛人
罗卡珍藏《电影》
罗卡珍藏《电影》
罗卡珍藏《电影》,内有谭家明所写的影评
罗卡珍藏《电影》,内有谭家明所写的影评
罗卡珍藏《电影客》
罗卡珍藏《电影客》
罗卡曾在《中国学生周报》做主编电影版。
罗卡曾在《中国学生周报》做主编电影版。
罗卡曾在《中国学生周报》做主编电影版。
罗卡曾在《中国学生周报》做主编电影版。
罗卡珍藏,《电影客》刊登于有关法国导演电影《星期日与西贝儿》及美国电影《天生一对 (A Perfect Couple)》的影评
罗卡珍藏,《电影客》刊登于有关法国导演电影《星期日与西贝儿》及美国电影《天生一对 (A Perfect Couple)》的影评

以上命题贯穿电影,也贯穿各时代艺文创作者和工作者心间。《声影路》前段描述了60年代的难民潮和1967年的工潮,这让《中国学生周报》的主编卡叔首次反思文化艺术工作的意义。时至今日,艺文工作除了要思考艺术与现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外,还需要应对网媒急速的生态和广告收入的考量,均成为当下艺文工作者的困惑所在。

过来人卡叔语重深详表示:「文化工作者都会遇到许多限制的问题,每个地方都不尽相同。」
过来人卡叔语重深详表示:「文化工作者都会遇到许多限制的问题,每个地方都不尽相同。」

过来人卡叔语重深详表示:「文化工作者都会遇到许多限制的问题,每个地方都不尽相同。我在文艺气氛浓厚的《中国学生周报》,因要保持文化杂志的定位,不要过于政治化,都有一些不可触碰之处,如左派电影和内地电影。然而,在个人生活中,一些戏曲片如《红楼梦》、《梁祝》等很好,我们仍会观看,左派的夏梦、石慧与傅奇及台湾电影也会看,只是尽量不发表评论,但除此之外,其他方面很自由,选稿不会有很多商业考虑。」

《声影路》前段描述了60年代的难民潮和1967年的工潮,这让《中国学生周报》的主编卡叔首次反思文化艺术工作的意义。
《声影路》前段描述了60年代的难民潮和1967年的工潮,这让《中国学生周报》的主编卡叔首次反思文化艺术工作的意义。

后来,罗卡转战丽的《电视周刊》,要求每周去电视台访问艺人,并被要求写一些有趣而不露骨的捧场文章。接著,卡叔外国归来去到TVB又是另一情况,他回忆当时香港第一代资深电视人周梁淑怡以创作主导,招揽许多文艺界人士如徐克、许鞍华、章国明及谭家明等,给予很大的创作自由。「当时《七女性》、《年青人》、《的士司机》等,均论述香港社会议题引起广泛讨论,周梁淑怡认为有舆论和批评才有辩论,是好事,那几年出了很多新剧掀起电视新浪潮。」后来周梁淑怡离开又转变为制度化模式,少了一种创作气氛及自由的浪漫,但市场却卖得好。「当不流行它又改变,一直循环,那就是市场规律,所以一定有限制的问题出现。」卡叔补充:「有时有松有紧,有创作气氛好,有压抑也好,做创作的人都一定要经历,不要认为没有创作自由就停滞不前。」他提醒有困局时就要打破它,即使不容易,仍然要努力做,当时机一变时,就有机会,「生命就是这样,不会永远是顺境或平淡。」

「我希望让多些人看到《声影路》, 特别希望是年纪小我们三、 四十岁的年轻一代,看到我当时经历的历史状况,与现在的香港虽不同,但也有点相似,当同样面对很多迷茫、动乱与不安时能启发大家思考,不要仅靠感性或情绪行事。电影虽不能教导、拯救或改变什么,但能在享受之馀,引导一些思考或想法,启发交流,已很不错。」

从电影找回现实

「我发觉经常在象牙塔里撰文是脱离现实,不可以这样谈文说艺。」
「我发觉经常在象牙塔里撰文是脱离现实,不可以这样谈文说艺。」

60年代冷战时期,年轻的罗卡喜欢看一些逍遥有趣的艺术,从警匪片、喜剧到爱情片,这让他学到人生道理,甚至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艺术可以很多元化,包容不同种类,不一定经常只谈政治批评,所以那时喜欢西方现代电影,让我走进平衡世界找乐趣,不想接触那么多现实层面。」那时的罗卡喜欢玩、在虚幻世界里无忧,但在六七暴动后,他开始思考如何将创作与现实联系,「我发觉经常在象牙塔里撰文是脱离现实,不可以这样谈文说艺。」他识到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要充实自己,一定要跟现实搭上关系,「认识『现在』是怎样发展而来。」,于是到外国留学数年,卡叔本以为外国文化艺术气氛好,「法国很浪漫、英国每样事物都很整齐,但发现当地经济同样不行、隔天有罢工,发觉外国社会一样动乱。」因此,他开始深深耕中国历史文化、香港昔日的历史、电影及发展等,想了解为何大家会对香港没什么信心及不喜欢当时的制度等,「看远些,亦要看前些,因为那条路其实一直从过去延伸而来,要看清形势才懂得怎样走,才不会迷茫。」

《声影路》面对资金的现实

制作《声影路》时,申请过不同基金,试过众筹都不行,「后来就想不如自己来吧,最终全自资出品。
制作《声影路》时,申请过不同基金,试过众筹都不行,「后来就想不如自己来吧,最终全自资出品。

制作《声影路》时,罗卡遇到了许多困难,包括筹钱、申请基金、版权问题等。卡叔透露单是剧本就耗时数月才出到一个大家都觉得可以的文本,及后筹钱,申请过不同基金,试过众筹都不行,「后来就想不如自己来吧,最终全自资出品。」《声影路》共有两个版本,「王茵茵当时制作的初版,片段很多,跟她谈后剪走不少,最后我再埋尾,就成为了第一版。」那版没作公映,只开了五、六场招待场,邀请朋友、工作夥伴及文化界人士观看。卡叔坦言那次赚不到钱,但大家都予以好评,激发他想让更多人看的念头,便又再次筹钱。

「第二版又重新剪辑,加入很多片段变为加长版,期间遇上各种难题,如版权需找律师申请,为配合文化艺术用途免费使用,需给版权方检查审检并修改等,并加入音乐及声效。」耗时九个月,并耗资更多。卡叔笑言:「幸好耗时三年制作,我可摊长分期付款,不用一笔过。」他亦感谢许多朋友仗义帮忙,收取低于市价甚至只收半工,方能在一百万港币预算内完成。

为什么香港电影从辉煌变「香港电影加油」?

要充实自己,一定要跟现实搭上关系,「认识『现在』是怎样发展而来。」
要充实自己,一定要跟现实搭上关系,「认识『现在』是怎样发展而来。」

80年代是香港电影辉煌期,成龙、洪金宝、周润发及吴宇森等红遍世界各地,百花齐放,卡叔谓即使商业片也很出色,如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其实背后都有深意。「到80、90年代,内地开放需要外来人才,香港电影人涌去发展。同时,香港电影市场逐渐缩小,其他国家都有自己的电影并推行保护政策,香港电影没那么容易进入东南亚市场,因此香港电影开始依赖内地市场。」从1990年代到2000年香港电影持续低迷,罗卡认为第三个原因是中国影视市场兴起,内地影视界发展日渐成熟,新一代人才加盟,如动作指导、CG动画后制及新科技,故2010年后昔日到内地发展的香港电影人开始回流,加上内地市场大,收入数以亿计,更加吸引投资者。

「近10年又有一些转变,本土关怀及议题的电影出现,关注弱势社群,唤起同情心,说出问题,提醒或提供出路。」卡叔告知这些电影由一群读电影、艺术或外国回流的电影人,以写好剧本为前提,互相帮忙创作的低成本制作。虽然这些戏不一定用大明星,「当然赚不到大钱,但可以保持出品,仍然有得做,有些更收到好票房,如 《灯火阑珊》、《窄路微尘》、 《正义回廊》等都带出一些社会议题,像弱势社群、露宿者、吸毒者、香港黑工或外籍工人等的教育或居住问题,这是好现象。」

卡叔预视未来亦可开发新途径像大湾区市场,「如跨境学生、青年创业等两地都感兴趣的题材。」
卡叔预视未来亦可开发新途径像大湾区市场,「如跨境学生、青年创业等两地都感兴趣的题材。」

卡叔预视未来亦可开发新途径像大湾区市场,「如跨境学生、青年创业等两地都感兴趣的题材,要研究及放开眼界,寻找广东文化、岭南文化在哪里,我们跟当地人有什么共通点、共同关注之处,要从题材入手做好剧本。」

YouTube微电影是出路吗?

卡叔表示一个多至两小时的电影,可以让观众有较完整的印象,对一件事情有较深入及感性上的了解。「八至十分钟的短片有限制,没有办法把事情讲得很明白,但短片能给你一个有趣或启发性的点子。」他认为短片和电影可以并行,短片可以带来声誉及赚钱,作为起步,然而要创作具影响力及流传下去,与更多人沟通的作品,就要拍长片,「因为短片看完后记忆很快消失,电影长片则有节奏,可让人更专注跟住剧情及情感走,享受同时带来思考,因此电影有更大的流传价值,对电影人来说也是更大的考验。」

《声影路》展览 「重返香港60年代:探究昔日大影会与电影文化中心」
《声影路》展览 「重返香港60年代:探究昔日大影会与电影文化中心」

《声影路》展览
「重返香港60年代:探究昔日大影会与电影文化中心」

  • 日期:2024年5月13日至6月13日
  • 地点:香港尖沙咀梳士巴利道3号星光行3/F诚品生活尖沙咀店
  • 时间:10:00AM-10:00PM

《声影路》纪录片

  • 语言:广东话
  • 片长:106分钟
  • 级别:I
  • 导演:王茵茵
  • 编剧及监制:罗卡、王茵茵
  • 查询:cinemastrada.com
     

文:Kimchi
图:欧乐年、《声影路》截图、受访者提供
 

------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