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39岁女乳房有硬块揭乳癌5年后病逝 医生:3种情况需切除乳房

2023-02-01 00:00

一名港妇发现乳房有硬块,最终抗癌5年,因癌细胞扩散而离世。
一名港妇发现乳房有硬块,最终抗癌5年,因癌细胞扩散而离世。

乳癌是女性头号致命癌症,可如何及早发现乳癌?患乳癌后一定要切乳房保命?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曾伟光向《星岛头条》分享一宗乳癌病例,一名39岁港妇发现乳房有硬块,确诊患上乳癌第一期,5年间扩散离世。曾医生讲解可如何减少乳癌扩散、复发的风险,以及在甚么情况下需切除乳房。

乳房出现硬块确诊乳癌

临床肿瘤科专科医生曾伟光表示,该患者为一名家庭主妇,于2014年发现乳房有硬块,求医检查后确诊患上「HER-2型乳癌」第一期,当年她39岁;惟2年后,癌细胞扩散到肝及肺。期间,她接受多种治疗,包括化疗、荷尔蒙治疗、标靶药,甚至免疫治疗。

用药后,病情虽曾受控,惟过一段时间后又转差,出现耐药性,即使转用其他药物也无改善。该患者抗癌约5年,于2019年病逝。 曾医生表示,该患者接受治疗初期状态良好,副作用亦受控制,惟离世前半年至3个月,病情明显转差,那时实际上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多。

同场加映:乳癌症状

 

无家族史 因基因突变患乳癌

曾医生指出,该患者无家族遗传病史,患乳癌是由于基因突变。乳癌其中一个很常见的基因突变就是「HER-2」(第二型类表皮生长因子)。

他强调,该患者抗癌5年后病逝,并非因她太迟接受治疗,而是因为「她的荷尔蒙是正,她的HER-2初期也是正的,慢慢就变成了负」。曾医生指,几乎所有针对乳癌的药物也采用过,至少用了8个治疗方法。

根据统计数据,第一期乳癌有9成或以上机会可康复。可惜癌细胞始终扩散,始终有1成机会未能5康复。

乳癌高危一族

曾医生指出,有3类人患乳癌风险较高,需要较频密接受检查及留意乳房情况。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乳癌高危一族


甚么情况需要切除乳房?

若要切除乳房以防患乳癌或复发,需要跨过不少心理关口。曾医生解释,患上乳癌不一定要切除乳房,除了以下3种情况: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需要切除乳房的原因。


预防乳癌方法

曾医生指,如想预防乳癌,需要留意饮食及生活习惯,亦要定期做检查。他分享有助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预防乳癌的方法。


乳癌治愈率 第一期达90%以上

曾医生指,乳癌治愈率算高,除非癌细胞扩散。40岁以下乳癌患者比较少,40岁以上的比较多,有不少患者均是50多岁时发现患乳癌。他指出,这些患者普遍有经济能力,再加上香港在这十年一直宣传乳房筛查,不少病人发现患癌时都是早期,甚至发现是原位癌(0期癌症)。若患者确诊第一期乳癌,有9成以上机会可根治。 

延伸阅读:乳癌症状+高危一族

乳癌为本港第4号癌症杀手。综合卫生署及政府癌症网上资源中心资料,当乳腺细胞失控分裂和生长,就会形成肿瘤,肿瘤分为良性及恶性,乳房内的恶性肿瘤就是乳癌。若出现6大症状,有可能患上乳癌:

 

 

乳癌高危一族

癌症网上资源中心指,一般妇女在月经前常会感到明显的乳房胀痛或摸到硬块,这是由于周期性贺尔蒙分泌的转变,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不必过分担心。如怀疑乳房有肿块,应找医生检查,确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而大部分乳房肿块属于良性,或为水瘤或良性纤维瘤,对身体无害。

患乳癌的高危族群包括:

 

 

延伸阅读:26种防癌食物

维持健康饮食,有助预防癌症。美国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网站列出以下26种有助预防癌症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坚果类等,不妨多吃:

苹果(图片来源:iStock)
苹果(图片来源:iStock)
南瓜(图片来源:iStock)
南瓜(图片来源:iStock)
菠菜(图片来源:iStock)
菠菜(图片来源:iStock)
芦笋(图片来源:iStock)
芦笋(图片来源:iStock)
蓝莓(图片来源:iStock)
蓝莓(图片来源:iStock)
西兰花及十字花科蔬菜(图片来源:iStock)
西兰花及十字花科蔬菜(图片来源:iStock)
红萝卜(图片来源:iStock)
红萝卜(图片来源:iStock)
抱子甘蓝(图片来源:iStock)
抱子甘蓝(图片来源:iStock)
椰菜花(图片来源:iStock)
椰菜花(图片来源:iStock)
车厘子(图片来源:iStock)
车厘子(图片来源:iStock)
咖啡(图片来源:iStock)
咖啡(图片来源:iStock)
蔓越莓/小红莓(图片来源:iStock)
蔓越莓/小红莓(图片来源:iStock)
亚麻籽(图片来源:iStock)
亚麻籽(图片来源:iStock)
蒜(图片来源:iStock)
蒜(图片来源:iStock)
西柚(图片来源:iStock)
西柚(图片来源:iStock)
葡萄(图片来源:iStock)
葡萄(图片来源:iStock)
羽衣甘蓝(图片来源:iStock)
羽衣甘蓝(图片来源:iStock)
橙(图片来源:iStock)
橙(图片来源:iStock)
红桑子(图片来源:iStock)
红桑子(图片来源:iStock)
大豆(图片来源:iStock)
大豆(图片来源:iStock)
士多啤梨(图片来源:iStock)
士多啤梨(图片来源:iStock)
茶(图片来源:iStock)
茶(图片来源:iStock)
番茄(图片来源:iStock)
番茄(图片来源:iStock)
核桃(图片来源:iStock)
核桃(图片来源:iStock)
全谷类食物(图片来源:iStock)
全谷类食物(图片来源:iStock)

 

撰文:Ricca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