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艺术家曲渊澈《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 针织品竟是世界大战间谍武器?!|专访

2023-09-05 00:00

多媒体艺术家曲渊澈《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 针织品竟是世界大战间谍武器?!
多媒体艺术家曲渊澈《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 针织品竟是世界大战间谍武器?!

大家知道吗?平日常见的针织品,竟然曾经是世界大战的间谍武器!多媒体艺术家曲渊澈早前在荃湾南丰纱厂举办《织者何人衣者谁》跨媒体艺术展览,带领观众透过了解编织文化,反思针织与政治宣传(Propaganda)的关系以及怎样的形态存在 。是次《织者何人衣者谁》跨媒体艺术体验由香港艺术发展局(艺发局)主办,是「第十五届校园艺术大使计划」—「青艺周」的头炮活动, 以「跨媒体艺术」为主题,让校园艺术大使、及大众一起参与。我们一起回顾展览,到底当年针织品如何被用作世界大战间谍武器?

多媒体艺术家 曲渊澈的创作过程

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艺术硕士(创意媒体)学位的曲渊澈,近年创作重心围绕现代性(Modernity)。(图:何健勇摄)
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艺术硕士(创意媒体)学位的曲渊澈,近年创作重心围绕现代性(Modernity)。(图:何健勇摄)
多媒体艺术家曲渊澈日前在荃湾南丰纱厂举办《织者何人衣者谁》跨媒体艺术展览,带领观众透过了解编织文化,反思「政治宣传」(Propaganda)的存在 。(图:何健勇摄)
多媒体艺术家曲渊澈日前在荃湾南丰纱厂举办《织者何人衣者谁》跨媒体艺术展览,带领观众透过了解编织文化,反思「政治宣传」(Propaganda)的存在 。(图:何健勇摄)
展览陈设新旧交替(图:何健勇摄)
展览陈设新旧交替(图:何健勇摄)
展览围绕「编织」作主题。(图:何健勇摄)
展览围绕「编织」作主题。(图:何健勇摄)
现场亦摆设了三个细小的显示屏,分别显示手套、帽子和领巾的编织图样,象徵针织品曾被用作间谍武器。(图:何健勇摄)
现场亦摆设了三个细小的显示屏,分别显示手套、帽子和领巾的编织图样,象徵针织品曾被用作间谍武器。(图:何健勇摄)
在展览不同地方放置细小的显示屏,象徵针织品曾被用作间谍武器。(图:何健勇摄)
在展览不同地方放置细小的显示屏,象徵针织品曾被用作间谍武器。(图:何健勇摄)
曲渊澈:「现代化的好处大家都睇到,但有好多Underlying的东西,我想慢慢搵返,包括唔同Perspective、唔同Topic Underlying嘅东西。」(图:何健勇摄)
曲渊澈:「现代化的好处大家都睇到,但有好多Underlying的东西,我想慢慢搵返,包括唔同Perspective、唔同Topic Underlying嘅东西。」(图:何健勇摄)
身为多媒体艺术家,曲渊澈在创作过程中重视资料搜集,了解自己希望营造怎样的展览氛围后,便知道要选择甚么媒体做创作。(图:何健勇摄)
身为多媒体艺术家,曲渊澈在创作过程中重视资料搜集,了解自己希望营造怎样的展览氛围后,便知道要选择甚么媒体做创作。(图:何健勇摄)
今次《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以编织作主题,曲渊澈在资料搜集期间受到启发,「做Resrarch嘅时候,睇到编织喺战争时期系用于间谍活动,就觉得好得意,同大家之前对编织(嘅印象)都系婆婆、妈妈做嘅嘢,呢个Stereotype(刻板印象)有好大冲突。同埋(在战争)用编织嘅方式系一个好Masculine(男性化)的事,所以我顺住呢个方向去做Research。」(图:何健勇摄)
今次《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以编织作主题,曲渊澈在资料搜集期间受到启发,「做Resrarch嘅时候,睇到编织喺战争时期系用于间谍活动,就觉得好得意,同大家之前对编织(嘅印象)都系婆婆、妈妈做嘅嘢,呢个Stereotype(刻板印象)有好大冲突。同埋(在战争)用编织嘅方式系一个好Masculine(男性化)的事,所以我顺住呢个方向去做Research。」(图:何健勇摄)
现场亦摆设了三个细小的显示屏,分别显示手套、帽子和领巾的编织图样,象徵针织品曾被用作间谍武器。(图:何健勇摄)
现场亦摆设了三个细小的显示屏,分别显示手套、帽子和领巾的编织图样,象徵针织品曾被用作间谍武器。(图:何健勇摄)
殖民地港英政府sergeant(警长)的櫈(图:何健勇摄)
殖民地港英政府sergeant(警长)的櫈(图:何健勇摄)
艺术家曲渊澈从不同渠道搜罗富历史价值的物品。(图:何健勇摄)
艺术家曲渊澈从不同渠道搜罗富历史价值的物品。(图:何健勇摄)
观众可在现场感受战争时期,被招募成「编织间谍」的人民生活。(图:何健勇摄)
观众可在现场感受战争时期,被招募成「编织间谍」的人民生活。(图:何健勇摄)
(图:何健勇摄)
(图:何健勇摄)
(图:何健勇摄)
(图:何健勇摄)
(图:何健勇摄)
(图:何健勇摄)

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艺术硕士(创意媒体)学位的曲渊澈,近年创作重心围绕现代性(Modernity)。曲渊澈表示,「现代化的好处大家都睇到,但有好多Underlying(深层)的东西,我想慢慢搵返,包括不同Perspective(看法)、不同主题潜在的东西。」

身为多媒体艺术家,曲渊澈在创作过程中重视资料搜集,了解自己希望营造怎样的展览氛围后,便知道要选择甚么媒体做创作。今次《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以「编织」作主题,曲渊澈原来是在资料搜集期间受到启发:「做Resrarch时,睇到编织在战争时期乃用于间谍活动,就觉得好得意,同大家之前对编织的印象都是属于婆婆、妈妈辈份做的行为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有好大冲突。此外战争时用编织的方式是一个好Masculine(男性主义)的事,所以我顺住这方向去做研究。」

针织品竟是世界大战间谍武器?!

展览陈设模拟战争期间人民在家中编织及收看政治宣传片段的情形。(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图:何健勇摄)  ​
展览陈设模拟战争期间人民在家中编织及收看政治宣传片段的情形。(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图:何健勇摄) ​
观众可以坐下来感受当时「编织间谍」的生活。(图:何健勇摄)
观众可以坐下来感受当时「编织间谍」的生活。(图:何健勇摄)
艺术家曲渊澈在《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陈设中,建构出一种新旧交替、刚柔对立的氛围,她解释,「譬如简单的Setup,数张櫈已能展现Masculine(男性主义);殖民地港英政府sergeant警长櫈,对比Feminine女性主义的梳化,透过编织展现Masculine与Feminine的关系好有趣。当年战争时期,大家觉得女人应该怎样为战争贡献,她的责任是什么?或者作为男人可以做到什么?我觉得都是有刻版印象在其中。」(图:何健勇摄)
艺术家曲渊澈在《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陈设中,建构出一种新旧交替、刚柔对立的氛围,她解释,「譬如简单的Setup,数张櫈已能展现Masculine(男性主义);殖民地港英政府sergeant警长櫈,对比Feminine女性主义的梳化,透过编织展现Masculine与Feminine的关系好有趣。当年战争时期,大家觉得女人应该怎样为战争贡献,她的责任是什么?或者作为男人可以做到什么?我觉得都是有刻版印象在其中。」(图:何健勇摄)
艺术家曲渊澈讲解《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图:何健勇摄)
艺术家曲渊澈讲解《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图:何健勇摄)
透过扫描二维码互动 装置,参观者可以一同寻找编织技术于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图:何健勇摄)
透过扫描二维码互动 装置,参观者可以一同寻找编织技术于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图:何健勇摄)
曲渊澈的作品以「编织」为主题,在南丰纱厂内建构一种新旧交替的氛围(图:何健勇摄)
曲渊澈的作品以「编织」为主题,在南丰纱厂内建构一种新旧交替的氛围(图:何健勇摄)
艺术家曲渊澈从不同渠道搜罗富历史价值的家俬。(图:何健勇摄)
艺术家曲渊澈从不同渠道搜罗富历史价值的家俬。(图:何健勇摄)
曲渊澈认为殖民地港英政府sergeant(警长)的櫈富有Masculine(男性化)气息(图:何健勇摄)
曲渊澈认为殖民地港英政府sergeant(警长)的櫈富有Masculine(男性化)气息(图:何健勇摄)
以跨媒体艺术呈现另类的编织故事,让参观者以新颖的角度体验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图:何健勇摄)
以跨媒体艺术呈现另类的编织故事,让参观者以新颖的角度体验多元化的艺术创作(图:何健勇摄)
(图:何健勇摄)
(图:何健勇摄)

一件针织物可以由「上针」(purl,又称高针)或「下针」(knit,又称低针)两种编织技巧交替编织而成。上针看起来像一个打横的 S 字,下针像个 V 字,透过上针和下针不同组合,便能够编织出不同图案。但在一战和二战时期,军队便利用针织品作间谍武器,招募女性间谍透过编织把机密资讯隐藏于针织品。曲渊澈讲述:「例如当初在二战时期,英国秘密情报局就聘请住在火车路轨旁边的婆婆们,她们坐在自己屋企编织,其实正进行间谍任务,计算有多少架火车经过、载了什么人什么货。她们用不同的编织针法去记低这些资料,再交出去。每一个针法皆对应一个单词,或者有自己一个编码系统,这样一件针织品就潜藏了一串Information资讯,只要你解读个中密码就能获得情报。」

带领观众了解政治宣传 打破刻板印象

由曲渊澈及Toolbox Percussion 敲击襄成员敲击、加上小朋友合唱,重新录制并在展览上播放。(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由曲渊澈及Toolbox Percussion 敲击襄成员敲击、加上小朋友合唱,重新录制并在展览上播放。(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曲渊澈拣选了其中一首,于1917年出版的「I Wonder Who Is Knitting For Me」,并找来音乐人合作重新编曲。(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曲渊澈拣选了其中一首,于1917年出版的「I Wonder Who Is Knitting For Me」,并找来音乐人合作重新编曲。(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展览期间,曲渊澈有时间亦会坐在展览不同地方做编织,编织一战二战时期的Knitting Pattern。(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展览期间,曲渊澈有时间亦会坐在展览不同地方做编织,编织一战二战时期的Knitting Pattern。(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在展览电视上播放录制敲击乐的片段,模拟战争期间人民在家中编织及收看政治宣传片段。。(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在展览电视上播放录制敲击乐的片段,模拟战争期间人民在家中编织及收看政治宣传片段。。(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展览陈设建构出一种新旧交替、刚柔对立的氛围。(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展览陈设建构出一种新旧交替、刚柔对立的氛围。(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参观者可以扫描二维码互动装置,了解编织文化。(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参观者可以扫描二维码互动装置,了解编织文化。(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展览陈设建构出一种新旧交替、刚柔对立的氛围。(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展览陈设建构出一种新旧交替、刚柔对立的氛围。(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回顾多媒体艺术家曲渊澈《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 (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回顾多媒体艺术家曲渊澈《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 (图片来源:Instagram@vvzela)

艺术家曲渊澈在《织者何人衣者谁》展览陈设中,建构出一种新旧交替、刚柔对立的氛围,她解释,「譬如简单的Setup,数张櫈已能展现Masculine(男性主义);殖民地港英政府sergeant警长櫈,对比Feminine女性主义的梳化,透过编织展现Masculine与Feminine的关系好有趣。当年战争时期,大家觉得女人应该怎样为战争贡献,她的责任是什么?或者作为男人可以做到什么?我觉得都是有刻版印象在其中。」

陈设布置以外,曲渊澈亦利用音乐作为媒介传达讯息。一战、二战时期出现过很多有关编织的政治宣传歌曲,为了鼓励人民替前线士兵编织。曲渊澈拣选了其中一首,于1917年出版的「I Wonder Who Is Knitting For Me」,并找来音乐人合作重新编曲,由曲渊澈及Toolbox Percussion敲击襄的成员敲击,再加上小朋友合唱,重新录制并在展览上播放。曲渊澈希望透过展览,带领观众了解针织与政治宣传的历史意义,打破刻板印象。她表示:「我觉得就是要打破刻板印象。现在回看,我们的政治宣传Propaganda处于哪个位置呢?是不是去到一个位置,即使是政治宣传但你也不发现,完全感受不到呢,无缝融入你生活当中的细微地方?」事实好像确实如此,政治宣传无处不在,尤幸还有艺术的提醒。


文:淳


图:何健勇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