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翔 –超写实主义展 人工自然寻觅希望|流水帐

2023-06-01 00:00

黄子翔 –超写实主义展 人工自然寻觅希望|流水帐
黄子翔 –超写实主义展 人工自然寻觅希望|流水帐

明明拥有人形比例和丰富表情,却伸出非人类的四肢、鳞鳍、翅膀;有的披上不寻常的毛发和皮囊,有的长出了野兽般弯弯长长又锐利的趾甲——大馆当代美术馆帕翠西亚.皮奇尼尼香港首次个展《希望——帕翠西亚.皮奇尼尼》(下称《希望》),那些极具风格、超乎想像的超写实主义雕塑,还有绘画及流动影像作品,栩栩如生,可堪猎奇。碰巧台北市立美术馆正在举办的《未来身体:超自然雕塑》,也有皮奇尼尼参与其中,风味相像,在同一时间相互呼应,两者探讨的议题,彷佛成了今天不能绕过的显学。

文:黄子翔

图:黄子翔、大馆

相信不少人都曾在各地不同展览和博览会上,欣赏过帕翠西亚.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那些叫人一见难忘的作品,即使仅是一件两件,也如万绿丛中那点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好像《希望》筑起一个自成逻辑的诡异大观园,营造如此逼人且逼真的氛围,实在难得。继《潜入你眼帘——皮皮乐迪.里思特》后,大馆当代美术馆能再次为香港观众带来独特的异趣与奇观,有心有力,值得欣喜。而当观众定睛察看一只只怪奇生物的长相和造型那一瞬间,它们(他们?)也以令人不安的凝视,直观我们灵魂深处,叫我们慑住心神,深受触动。

《观察者》与展览场景。(摄影:何兆南)
《观察者》与展览场景。(摄影:何兆南)
帕翠西亚.皮奇尼尼在《联系》旁边解说。
帕翠西亚.皮奇尼尼在《联系》旁边解说。
《天野》四千五百株花茎,是植物、珊瑚、一群无以名状的怪奇生物,还是器官农场?
《天野》四千五百株花茎,是植物、珊瑚、一群无以名状的怪奇生物,还是器官农场?
超乎想像的超写实主义雕塑,还有绘画及流动影像作品,栩栩如生,可堪猎奇。
超乎想像的超写实主义雕塑,还有绘画及流动影像作品,栩栩如生,可堪猎奇。
台北市立美术馆《未来身体:超自然雕塑》的法比安.梅勒《蝴蝶》。
台北市立美术馆《未来身体:超自然雕塑》的法比安.梅勒《蝴蝶》。
台北市立美术馆《未来身体:超自然雕塑》,通过四大主题展示作品。
台北市立美术馆《未来身体:超自然雕塑》,通过四大主题展示作品。
莫里斯.毕凯伊以键盘按键编织衣裳的《末日过后少女出走》
莫里斯.毕凯伊以键盘按键编织衣裳的《末日过后少女出走》

 

皮奇尼尼在创作路上乐此不疲的混种生物、生物机械,似乎都在探讨人工自然、人类与其他生物依存关系、科技伦理等命题,发人深省。在《希望》中,有太多值得说明的展品,好像《联系》,一位人类母亲抱着一个貌似畸胎的转基因孩子,皮奇尼尼曾在旁边解说,她与雕塑人物外观,竟是如此相似,叫人啧啧称奇。《天野》的四千五百株花茎,分别从地板上竖起及从天花板垂下,是植物、珊瑚、一群无以名状的怪奇生物,还是器官农场?观者置身其中,肯定会有不同感受与想像。

另一个叫人难忘的展览一隅,布置出一个家庭情景——《情侣》是一对怪物伴侣,在牀上相拥而睡,原来是艺术家从《科学怪人》启发,写成一个快乐结局,怪物成功逃出实验室,找到爱情,建立舒适的家;在《情侣》附近的《弃婴》,躺在婴儿车的婴孩,外貌异常,就像基因工程实验失败的瑕疵品,然而从眼神和表情看来,它是多么的渴望得到爱和关怀。除了两组雕塑,这个家还有放置沙发和电视机的大厅,而牀边小桌一本罗开的《黑婴》,是精心细节。

配合壮观视野、整体布局,还有柔和音乐,《希望》一众拥有奇异外貌的雕塑,全都安安静静,跟你跟我一样,平平凡凡地生活——或者只是仅仅的,活着,谁没有比谁高尚。而《希望》叫人意外地散发艺术家洋溢母性的温柔,跟那些似乎丑陋畸形的雕塑作品,带来强烈反差,不是观众从一两件雕塑,甚至单单看着照片,就能感受出来,必须亲历其境,被那些「人工自然」环抱,才能体验得到。

台港呼应对照
这一点,在我参观台北市立美术馆的《未来身体:超自然雕塑》,有更深刻感受。皮奇尼尼的《幼苗》、《挽歌》、《葛拉姆》等作品,也有参展,然而这些作品独立于群展之中,虽然也是一眼就认得出来,但感受截然不同。在群展中,没有整体氛围烘托,皮奇尼尼的作品显得更加诡异,在旁拍照,竟有雕塑会否忽然动起来的惊恐。或许《希望》真的暂缓了那么的一瞬间,定格了一个异世界,让观众安全的、安心的,把展览和作品,看个仔细。

如果看了《希望》的读者,现在碰巧在台北,不妨去看一看《未来身体:超自然雕塑》,该展览分为「混种人」、「后自然」、「艺术家4.0」、「科技人类变体」四大主题,除了皮奇尼尼多件作品,还有许多值得咀嚼、呼应对照的展品,好像山姆.詹克斯呈现一个赤裸狗面人的《犬头》、莫里斯.毕凯伊以键盘按键编织衣裳的《末日过后少女出走》、安德罗.韦库亚那个肉身手指会动机械臂少女的《无题》、格拉瑟与昆兹以投影、雕塑制作俨如灵魂出窍情景的《我存在!(我尚存在!)》等等,都叫人印象难忘,彷佛叩问人类的未来。

说到底,无论《希望》还是《未来身体:超自然雕塑》,观者看到那些似远还近的作品,掀起了惶恐、困惑、惊异、赞叹,还是怜悯、同情、欣赏、自省的复杂情绪?这才是我们在「后人类时代」更要关心、梳理的大命题。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