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气省电|4大注意点 温度维持在这范围 叶片调整有窍妙

2023-05-19 00:00

冷气省电|4大注意点 温度维持在这范围 叶片调整有窍妙
冷气省电|4大注意点 温度维持在这范围 叶片调整有窍妙

夏天开冷气,收到电费单总令人心情忐忑,目前时序还没过端午,持续的热浪还未开始,建议在之前要开始进行「增进冷气运作效率」的准备,其实只要有4个正确概念跟撇步,就能高效率的使用冷气机,更能减少荷包大失血的机会。

冷气省电有妙法: 4大注意点点击即睇:

想冷气悭电又够冻 4大注意点
想冷气悭电又够冻 4大注意点
一. 清洗滤网一定要
一. 清洗滤网一定要
过了整个冬天,滤网也该清洗一下了吧,上方累积的灰尘跟霉菌,应该在还没使用冷气机之前,把它们通通清乾净。
过了整个冬天,滤网也该清洗一下了吧,上方累积的灰尘跟霉菌,应该在还没使用冷气机之前,把它们通通清乾净。
或可请专业清洁人员来大清扫,清洁机体内部不但可增加冷气运作效率,也能延长使用寿命。
或可请专业清洁人员来大清扫,清洁机体内部不但可增加冷气运作效率,也能延长使用寿命。
冷气温度维持26至28度最省电
冷气温度维持26至28度最省电
室外跟室内有温差,就能带来凉爽的感受,一昧地调低温度,不一定身体会比较舒适。
室外跟室内有温差,就能带来凉爽的感受,一昧地调低温度,不一定身体会比较舒适。
想整体降温,可搭配循环扇或电风扇
想整体降温,可搭配循环扇或电风扇
在一开冷气的时候,将冷气风量调到最大,也比将温度降到16至18度的操作效率更好、更快凉。
在一开冷气的时候,将冷气风量调到最大,也比将温度降到16至18度的操作效率更好、更快凉。
很多人会把冷气出风口的叶片调向自己、或是想冷却的区域
很多人会把冷气出风口的叶片调向自己、或是想冷却的区域
如果是冷气刚开想快速降温的话,可以把冷气出风口对著地板吹,冷空气会快速下降
如果是冷气刚开想快速降温的话,可以把冷气出风口对著地板吹,冷空气会快速下降
开启一阵子,可以把叶片「调整水平」,把冷空气送到更远的距离,达到室内每个角落都能凉爽的效果。
开启一阵子,可以把叶片「调整水平」,把冷空气送到更远的距离,达到室内每个角落都能凉爽的效果。
冷气开启时的运作最耗电,若想省电,观念就是「避免冷气开关的次数」
冷气开启时的运作最耗电,若想省电,观念就是「避免冷气开关的次数」
若要出门1至3个钟头左右,建议不要关冷气
若要出门1至3个钟头左右,建议不要关冷气
正确做法应是「将冷气温度调整到与室外温差约2度左右」,持续让它维持低运转
正确做法应是「将冷气温度调整到与室外温差约2度左右」,持续让它维持低运转
若回家时觉得热,就再把温度调降就好
若回家时觉得热,就再把温度调降就好
开24小时低运转冷气,不一定会比每天只开睡前5小时的用法省电,找出自己的使用需求,再决定做法才是正确的
开24小时低运转冷气,不一定会比每天只开睡前5小时的用法省电,找出自己的使用需求,再决定做法才是正确的

冷气省电|清洗滤网一定要

说实话过了整个冬天,滤网也该清洗一下了吧,上方累积的灰尘跟霉菌,应该在还没使用冷气机之前,把它们通通清乾净,此外市售也有一些简易清洗冷排的商品,如果是家中有高敏感族群的成员,也可以考虑使用一下,亦或可请专业清洁人员来大清扫,清洁机体内部不但可增加冷气运作效率,也能延长使用寿命。

延伸阅读: 清洗冷气机|清洗冷气机DIY 专家教简单清洗冷气机贴士 发现1情况要即时清洗

 

准备清洁工具篇
准备清洁工具篇

 

 

冷气省电|温度维持26至28°C最省电

冷气温度维持26至28度最省电,但其实只要室外跟室内有温差,就能带来凉爽的感受,一昧地调低温度,不一定身体会比较舒适,如果想整体降温,不如搭配循环扇或电风扇,更能达到效果,若家中没有循环扇但想快速降温,也可在一开冷气的时候,将冷气风量调到最大,也比将温度降到16至18度的操作效率更好、更快凉。

冷气省电|叶片调整有诀窍

很多人会把冷气出风口的叶片调向自己、或是想冷却的区域,有达人分享,如果是冷气刚开想快速降温的话,可以把冷气出风口对著地板吹,冷空气会快速下降,可以达到身体快速凉爽的效果,但凉爽区域只会在冷气周遭,若已经开启一阵子,可以把叶片「调整水平」,把冷空气送到更远的距离,达到室内每个角落都能凉爽的效果。

冷气省电|短暂出门不用关冷气

冷气开启时的运作最耗电,若想省电,观念就是「避免冷气开关的次数」,所以在大部分的状况下,若要出门1至3个钟头左右,建议不要关冷气,正确做法应是「将冷气温度调整到与室外温差约2度左右」,持续让它维持低运转,若回家时觉得热,就再把温度调降就好,但这概念也不需无限上纲,开24小时低运转冷气,不一定会比每天只开睡前5小时的用法省电,找出自己的使用需求,再决定做法才是正确的。

本文获ETtoday授权转载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