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好去处|德国摄影师300照片记录战后香港摩登建筑 一致性下的隐藏意义

2023-01-13 00:00

香港「石屎森林」的形象深入民心,市区楼房看来都是高低整齐,密麻四正,没甚美感可言,然而在德国城市规划师、作家兼摄影师 Walter Koditek的眼中,香港的建筑,尤其是建于战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战后建筑,却有着独特的时代特色,在现代社会急速变迁、旧楼房被逐渐推倒重建下,这些别具香港战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更值得大家关注。

Koditek在柏林工业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各种规划及设计谘询工作,曾在柬埔寨及越南担任城市规划专家,并为当地的建筑及城市遗产出版著作,致力于作为文化遗产保护的倡导者。2014 年Koditek移居香港,开展了关注香港现代主义建筑遗产的议题,他花了五年时间,带着相机游走于香港各区,拍摄了五百多幢香港战后建筑,最终挑选了三百幢结集成《香港摩登:一九五零至七零年代建筑》一书,结合摄影、详细背景资料和学术论文,概述了香港五十至七十年代转型时期的建筑风格。

规划师、作家兼摄影师 Walter Koditek
规划师、作家兼摄影师 Walter Koditek
《香港摩登:一九五零至七零年代建筑》
《香港摩登:一九五零至七零年代建筑》
九龙面粉厂
九龙面粉厂
怡和大厦
怡和大厦
爱群清真寺
爱群清真寺
美利大厦
美利大厦

 

反映时代意义
在Koditek的眼中,这些看似千篇一律的建筑,其实充满时代意义及地方色彩。香港于战后的五十至七十年代,接收了大量南下的中国大陆移民,加上本身婴儿潮的出现,令房屋需求急增。在有限的土地、资金、时间下,该时期香港的建筑都以效益行先,外墙几乎采用一致性的框架和组合,然而细节处却往往隐藏了建筑师的个人风格及考虑,如会顾及香港天候较炎热潮湿,都会在楼宇外墙开上一排排的窗子通风,形状却各有不同,另外会倾向使用较耐用的意大利磁砖,外墙颜色较鲜艳等,也凸显了这地中西文化的共融色彩。至后期因顾及每个家庭安装冷气机的需要,又会特意留下一格格的窗口位置,成为香港楼宇的一大特色。

圣依纳爵堂
圣依纳爵堂
真光女书院
真光女书院
陈树渠纪念中学
陈树渠纪念中学
祖尧邨
祖尧邨
嘉顿中心
嘉顿中心
爱民邨
爱民邨
崇基学院礼拜堂
崇基学院礼拜堂

 

大家若对Koditek镜头下的香港建筑感兴起,上环的Blue Lotus Gallery 现正举办《香港摩登:一九五零至七零年代建筑》 Walter Koditek作品展,有兴趣者不妨前往一看。

《香港摩登:一九五零至七零年代建筑》 Walter Koditek作品展
日期:即日至2月12日(日)
时间:11:00am至6:00pm(星期一及公众假期休息)
地点:上环磅巷28号地下Blue Lotus Gallery
查询:https://bluelotus-gallery.com/new-events/exhibition-hong-kong-modern-architecture-of-the-1950s-1970s

图片:Blue Lotus Gallery、Walter Koditek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