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宇 - 香港开埠来华 百年洋行传承的秘密|慢读乐趣

2022-11-01 00:00

太古集团是一家英资洋行,旗下核心业务多设于亚太区,香港为主要营运地。图为金钟的太古广场。
太古集团是一家英资洋行,旗下核心业务多设于亚太区,香港为主要营运地。图为金钟的太古广场。

作者为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家族文化与企业传承、企业家精神与社会网络、华人社会变迁与继承制度,本书述说太古家族的故事及在香港的发展。

上个周末去太古城Shopping,碰上「信望香港 信望未来」展览,展出太古在香港逾一百五十年的发展历程。现址鰂鱼涌原是太古船坞和太古炼糖厂的所在地,这里是一个东南亚最大的工业城,二次大战时,这是一个战略重地,因为日本海军需要一个有助南下和北上进攻的船舰修理中心,太古船坞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香港失守,英国政府和军方动员船坞技术华工逃往内地,目的是瘫痪船坞运作,这段故事后来成书,我曾经在本栏介绍过。

英国商人 千里迢迢而来

今天在太古地产的发展下,太古船坞成为香港的指标屋邨太古城,一个集住宅、零售和国际商业中心于一体的活力社区,我非港岛东居民,不过,闲来都会到此一游,如是者,我与太古集团都可算有缘了。

本书第一章《英国商人:在全球化发展中乘势突围》,叙述在十九世纪初,大英帝国进行全球扩张之时,激发了英国商人千里迢迢跑到东方淘金发财的动机,「不但有入世禁欲、追求功业,以争取上帝救赎的宗教伦理,亦有为了求财逐利、敢于冒险的商业精神。」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过去闭关锁国的大门被英国以武力打开,香港更落入英国之手,沦为殖民地……。」

此时,太古洋行施怀雅家族(Swire Family)亦慕名而来,「因为这个家族在英国经过一段时间摸索后,认为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贸易及庞大市场很有潜力,这一决定及俟后的多方面努力,令太古洋行在大英帝国的荫护下,在中国市场获得巨大发展。」

一个时代 一个家族成长

看完这一段有感而发,首先国家不承认香港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英国只是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这一个说法避免有人误导香港在去殖民地化之后,成为争取独立的地方,对不起,香港从来都是中国而没有割裂,此其一也;再者,内地学者已经提出新的历史观,指出满清闭关锁国之描述不合时宜,提出「自主限关」来全新定义满清限制与外国包括英国的贸易,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主限关」是维护国土安全、文化安全,是为了维护当时的封建统治和政权稳定,防范殖民文化的入侵,可以说就是要维护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当然其目的最终也是要保住江山、巩固统治。

当我把最新的中国香港观点逐一厘清之后,这令我更好的去了解施怀雅家族的历史,作者序言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论述,说的是关于资本主义和企业家的关系,他指出一般而言,以为市场是完全靠市场无形的手,即自由交易互动之下产生经济结果,其实「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核心人物,或负面上说的『幕后黑手』,不是自由经济学派眼中的甚么『无形之手』的主角——企业家、生意人。更直白一点就是大小家族企业的领军人物。」本书所论述的就是关于一个时代的一个家族的成长、发展,以及其杰出的成就。

谨慎节约 成功跨越三代

「稳健、小心,并要有真诚的信仰,开支上要节约。一旦失去了我辛苦工作给你留下的⋯⋯便要面对贫穷的刺肉之痛。」这是太古洋行创办人约翰.施怀雅临终前留给后人的祖训,也许这就是总结在资本主义打天下的一个企业家的底层逻辑。做生意不是很浪漫的事,因为你必然无情投入,为的是可能那一毫几仙的利益之差,不过,你没有这种对资本金钱的谨慎,以为钱系会继续来的话,你难以撑得过半生富贵。

第五章《三代接班:走出一二次世界大战的整固》可算是示范篇,作者开宗明义说︰「华人社会常说『富不过三代』,这放在老牌英资洋行太古集团身上,明显并不适用,因为施怀雅家族自第一代创业站稳脚跟后,在第二代进一步壮大起来,成为跨国企业。到第三代接班后,哪怕遭遇了严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烽火连天,百业萧条,企业仍能站稳脚步,家族保持发展,克服种种困难,成功跨越『富不过三代』的门槛,日后更交棒至第四、第五代手中,再由他们带领企业大放光芒。」

太古洋行的家族有甚么秘诀?我不剧透,大家来翻翻这本书找答案吧。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