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宇 - 梦工场幕后功臣 揭制片面纱看影圈风云|慢读乐趣

2022-10-04 00:00

作者两人都是电影界资深人士。林明杰是电影编剧、制片人,拥有二十年电影开发及制作经验,现任阿里影业电影顾问;乔奕思,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理事,曾任多个电影节及电影奖评审。

电影制作有个岗位叫「制片」,他每次都会在影片的片头及片尾字幕出现,但却很少人知道他的工作性质,也有人会把「制片」跟「监制」和「制片人」混为一谈,对电影行业以外的大众来说,制片是一群面目模糊的工作者。

管大小事务 应变高手

以上是书本的简介,老实讲我看电影半个世纪,如果没有这本书以不同制片人的故事,来深入浅出介绍他们的工作,只会一知半解。我以前对制片的认识,主要是来自一部喜剧《七擒七纵七色狼》。电影中的曾志伟、林雪两人有几幕对手戏︰那一天,曾志伟饰演曾经是红星,但已经落魄的「谭冠希」走到片场,找林雪演的「朱制片」,要求找一份工作,殊不知那位制片盛气凌人,揶揄一番之后,只给对方一个剧务的差事。如是者在我脑海中的制片就是有权势的话事人,至于剧务嘛,原来是要为临时演员买饭盒。顺带一提,本片的制片是著名导演王晶。

「制片职位的英文名称是Production Manager,顾名思义就是电影制作的项目经理,负责拍摄前、中、后期的大大小小事宜,确保相关的人和事都顺利推进。制片同时身兼剧组的客户服务和危机处理工种,负责处理任何制作当中的突发状况。」以上资料给大家科普了基本的电影知识,不过,最精采的是「本书专访十位制片,都是久经沙场的应变高手。在香港制作制度还不太健全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拍摄外景的幕后故事,往往比幕前还精采。」没有骗你的,制片真实工作生活,可以精采过很多电影。我们看本书首先出场的制片。

朱嘉懿,早年任职香港电台电视部,因缘巧合转往电影圈发展,首部电影《疯血》(1983年),参与的名片包括《秋天的童话》(1987年)、《天若有情》(1990年)、《黄飞鸿》(1991年)、《方世玉》(1993年)等。

应付陀地 要智勇双全

故事来了,制片原来要面对警察和黑社会,于是有说不出的惊险刺激,先说朱制片负责的《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在黄大仙庙取景,这一大班人那逃得过陀地的耳目,即时有二十多人浩浩荡荡前来要求剧务交陀地费,可是负责开支预算的朱制片没有钱拿出来,于是忽发奇想(可能看得电影太多又太入戏),竟然设计骗开一众陀地,跟他们去附近茶档饮茶兼讲数,另一边叫助手们趁机赶快拍摄,然后开一部客货车前来茶档接应。陀地果然中计,朱制片眼尾见到剧务组已经拍完收工,一个手势之下,朱制片突然从茶档走出去,客货车就好似警匪片中的经典场面,一打开车门,朱制片就马上跳进车厢,然后绝尘而去。简言之,朱制片走了黄大仙陀地的数,结果他三年之内也不敢踏足黄大仙。

此朱制片不同林雪演的朱制片,他是智勇双全又有理财技巧,当年《秋天的童话》在美国拍了四分一的戏,但已经花了四分三的预算,怎么办?朱制片二话不说就答应,因为他看过剧本之后很喜欢,所以即时接下挑战,究竟如何完成这个「不可能任务」?你就要翻翻这本书,这里只作介绍,不作剧透。

港片近代史 有趣侧写

下一位是国际知名的香港电影人施南生,她最早与镜头结缘原来是1976年,当《环球小姐大会日记》的主持,几乎要签约当艺员,不过,经过一番曲折之后,施南生从公关公司转到电视台做宣传,再转到电影圈发展,此时她已学会了很多管理和行政的实务工作,1982年《最佳拍档》是她的代表作,因为这电影大卖之馀,也有潜力进军国际,于是想到参选康城影展,不过,当时没有人去过,懂法文的施南生担当大任,把这部电影带去康城。

还有好多故事想为大家介绍,不过篇幅有限,我想说,书中的一共十位制片,「他们的经历,也是香港电影史的一部分,十个不同辈分的香港制片,讲述香港电影制作的经验,也是香港电影近代史有趣的侧写。」如果喜欢香港电影,本书是必然的收藏。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