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媛 – 阿尔泰勒色彩游戏 重新定义绘画 由平面走向立体|艺术有价

2022-09-23 00:00

刚告别了南韩的艺术周,各大画廊焦点重回香港,数个重量级的展览陆续登场,为秋季展开序幕,其中之一是卓纳画廊现正举办的《阿尔.泰勒:色彩的游戏》。
文:苏媛

图:卓纳画廊

甚么是绘画?这个看起来是最简单却又最复杂的问题,不同年代的艺术家有不同的体会与实验方式,让这个千年的艺术类型,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和意义。在十九世纪中叶,最早期的银板摄影技术面世期间,法国画家Paul Delaroche宣称「绘画已死」,当然,绘画并没有因为摄影或是更新技术的出现而被淘汰,反而随着时代转变,诱发艺术家无穷的想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活跃于美国的艺术家阿尔.泰勒(Al Taylor)就是其中之一。

泰勒的作品色彩丰富活泼,有种玩味感觉。
泰勒的作品色彩丰富活泼,有种玩味感觉。
雕塑从墙面伸展出来,彷佛是从平面演变成三维的绘画。
雕塑从墙面伸展出来,彷佛是从平面演变成三维的绘画。
阿尔·泰勒的作品《破界者》。
阿尔·泰勒的作品《破界者》。
阿尔·泰勒在其纽约的工作室(1986年11月)。(黑白图片)
阿尔·泰勒在其纽约的工作室(1986年11月)。(黑白图片)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首次把泰勒的作品带到亚洲地区。
卓纳画廊香港空间首次把泰勒的作品带到亚洲地区。
阿尔·泰勒工作时的情况。
阿尔·泰勒工作时的情况。
阿尔·泰勒作品之一。
阿尔·泰勒作品之一。

 

笔者对于这位艺术家并不认识,第一眼看他的作品也没有太大的冲击,不过走进画廊,当看到他如支架的三维作品与绘画作品并排,綫条虽然简单,但两者构成有趣的空间和对话,觉得颇有趣味,也值此机会认识这位英年早逝的艺术家。泰勒在1948年于美国密苏里州出生,七十年代开始活跃于美国艺术界,其作品曾在美国及欧洲各地展出,于1999年不幸去世,德国、丹麦及美国的美术馆先后为他举办回顾展。卓纳画廊是泰勒艺术遗产基金会的代理,过去曾多次举办其作品展,目前在香港空间举办的《阿尔.泰勒:色彩的游戏》,则是卓纳画廊首次把泰勒的作品带到亚洲地区。

二维与三维之间
展览集中他由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后期的创作,展现泰勒从布面绘画到三维架构的创作转变。展品包括结合抽象图案的早期绘画、以绘画和报纸拼贴的作品,以及一组艺术家利用纽约街头垃圾堆中蒐罗而得的彩色木质帚柄组成的雕塑,显示出泰勒善于运用不同的创作媒介,利用綫条、阴影与视角,制造出二维与三维之间有趣的空间和观看角度。

虽然泰勒的雕塑更广为人知,但他认为他的雕塑只是「视觉工具」,并始终视自己为画家而非雕塑家,他曾经说过:「我真正追求的,是找到一种方式创作出能让你四下观看的画。就像一位桌球手,我想仔细地考量每个角度。」而最能阐述这个创作理念的,正是该次展览中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由非传统的材料创作而成,綫条简单。泰勒在1984年创作《拉丁研究》绘画系列之际,尝试以木工废料创作,这些雕塑从墙面伸展出来,彷佛是从平面演变成三维的绘画,以此探索平面与綫条之间的关系,拓展了绘画的平面边界。画廊把绘画作品与雕塑作品并列,无论是颜色与綫条都互相呼应,几乎连为一体,产生出微妙的观赏角度,同时有一种玩味,似乎与观众在玩某种视觉拼图游戏。

实验性视觉旅程
展览另一组作品,是泰勒非洲旅行后创作的《斯瓦希里时间》系列中的部分作品,由多幅独立的新闻报纸绘画组成,然后以不规则的圆形排布,再将它们拼贴到布面或是经过彩绘的木质背板上。用色大胆,图像抽象,暗示了破碎的字母表或是简朴的钟表零件,好像在潜移默化地推进着时间。通过这些联想,泰勒以其独特的风格探索多维空间以及流畅的綫性运动,以打开绘画平面的边界。

展览的标题《阿尔.泰勒:色彩的游戏》,顾名思义,作品色彩丰富活泼,更加强了泰勒作品的玩味感觉。不过,展览同样像一个「绘画的游戏」,穿插在不同媒介的二维、三维作品里,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以大胆色彩和有趣的意象,创造出微妙「绘画」空间,它不属于某个派别,实验性丰富而有一种独特的流动感,是一次有趣的视觉旅程。

《阿尔·泰勒:色彩的游戏》
日期:即日(9月23日)至10月22日(六)
时间:11:00am至7:00pm(星期日及一休息)
地点: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H Queen's 5-6楼卓纳画廊
网页:http://www.davidzwirner.com/hongkong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