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x科技|当艺术与科技和解 是激发新思维?还是人类被取替?

2022-08-25 00:00

《Orbstellar Metaspace》透过AR及VR等科艺装置,引领参观者漫游星际。
《Orbstellar Metaspace》透过AR及VR等科艺装置,引领参观者漫游星际。

近年艺术科技(Art Tech)发展迅速,常见的如以扩增实境(AR)、虚拟实境(VR)技术,以及利用AI绘画工具自动生成美轮美奂的画作,还有NFT、元宇宙等的流行,香港跟随全球步伐,这些都已渐被广泛应用于艺术界别及商业上,像现正于太古广场举行的《Orbstellar Metaspace》展览,以及有银行邀来新媒体艺术家利用AI绘画作推广等,当中的策划人如何在这股科艺潮下,取得艺术及商业间的平衡?

撰文:Avis

图:Gary Tsai、受访者提供

在太古广场L1层的某大型铺位内,正举办一场《Orbstellar Metaspace》沉浸式艺术展览,通过AR及VR装置、声音和影像等,引领参观者在互动过程中,进入充满官能刺激的星空体验。展览由新媒体艺术团队XCEPT策划,该团队去年已在香港带来首个沉浸式宇宙艺术展览,他们过往的作品亦曾获海内、外多个设计大奖,包括德国红点、意大利A' Design Award及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等,于本地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未来人类仍能操控AI,或将被AI逐渐淘汰?
未来人类仍能操控AI,或将被AI逐渐淘汰?

 

以科艺突破限制
走进充满太空感的《Orbstellar Metaspace》展区,一台机械臂正忙于制作NFT金币,参观者以手机扫描二维码并填写姓名和喜好,即可通过装置建构属于自己的星球,并获得你所设计星球的实体NFT金币。旅程由进入中庭开始,坐上太空椅,飞越星际,登陆在某星球上,操控机械人探索四周。继而进入重点区域Metaspace Galaxy,在各种科艺装置、声音和影像的营造下,身体彷佛与宇宙融合,穿越配上激光效果的暗黑隧道Black Hole,到达由多组LED荧幕与镜子打造的银河,看着物转星移,最后由White Hole返回地球,尽头的镜中藏有如无穷尽的悬浮球体……整个旅程,就如一场科艺实力的展示场。

太古广场现正举办《Orbstellar Metaspace》沉浸式艺术展览。
太古广场现正举办《Orbstellar Metaspace》沉浸式艺术展览。
机械臂正忙于制作NFT金币。
机械臂正忙于制作NFT金币。
镜中藏有如无穷尽的悬浮球体。
镜中藏有如无穷尽的悬浮球体。

 

对于今次与太古广场合作,XCEPT的创办人及创意总监张瀚谦表示,展览取「Orbstellar Metaspace」为名,而不用时下流行的「Metaverse」或「元宇宙」,是有感现时大家对这些概念的吹捧,又或对NFT的商业炒作,已有点过了头。他希望是次展览能回归艺术对人的探讨:人与宇宙的关系,科技的采用只为打破观能上的限制,「今次展览着重宇宙的美学,而不是科技的表现。」事实上,他们的野心可能更大,想藉此带出更深层次的内观宇宙。不少研究已指出,大脑错综复杂的神经元,跟宇宙所呈现的星系组成其实极相似,他们为了是次展览亦特意从NASA(美国太空总署)网站收集了大量数据,通过浸沉技术,将人与宇宙连结,让人回归宇宙母体。

Metaspace Galaxy地面铺上LED萤幕,让参观者如置身于太空漫游。
Metaspace Galaxy地面铺上LED萤幕,让参观者如置身于太空漫游。
张瀚谦希望借展览探讨人与宇宙的关系,科技的应用只为打破观能上的限制。
张瀚谦希望借展览探讨人与宇宙的关系,科技的应用只为打破观能上的限制。

 

《Orbstellar Metaspace》
日期:即日(8月25日)至10月9日(日)
时间:11:00am至9:00pm(星期六及日10:00am至9:00pm)
地点:太古广场L1层100A号铺
网页:http://www.pacificplace.com.hk/zh-hk/entertainment/happenings/orbstellar-metaspace-2022 

人类是创作灵魂
科艺发展的另一议题,便是AI人工智能绘画程式的涌现。新媒体艺术家朱力行及艺人陈凯琳,最近便获中银香港邀请,合作利用AI绘画程式「Midjourney」,制作了三幅画。画作先由陈凯琳配合「Beyond Digital数码智慧」、「Beyond Green绿色生活」及「Beyond Border跨境机遇」三个主题,将个人对这些主题的想像,化作文字,「Midjourney」即会根据文字的描述绘制画作的初稿,再由朱力行为画作润饰及升华,最终成为三幅分别名为《四时树之晨》、《四时树之夏》及《四时树之南》的画作,当中的晨、夏、南,在四时、四季及四向之中都象徵开始,有上升的意思。

新媒体艺术家朱力行(左)及艺人陈凯琳(右),最近合作利用AI人工智能绘画程式制作了三幅画作。
新媒体艺术家朱力行(左)及艺人陈凯琳(右),最近合作利用AI人工智能绘画程式制作了三幅画作。

 

「现时AI已强大到只要输入文字形容,就可自动绘出画来。」朱力行坦言最初曾担心需要与AI互相竞争,现时则会认为AI是好助手,包括可弥补他最不擅长的绘画工作,「例如指令AI以吴宇森、莫奈的风格描绘香港,它即可快速的绘出一千幅画,不会攰也不会投诉。」在这场人类与AI的竞赛中,他认为人类只要保持领导角色,便不怕被淘汰,「在创作过程中,也曾思考过AI是否会取替人?其实不是,现阶段AI只能模仿,人类始终才是创作的灵魂。」

朱力行称,借助AI还可为艺术实践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像今次他除使用「Midjourney」绘画程式,还借用了四元树数据处理法「Quadtree」制作画的边框,为画作「增值」,带出万物自身的不断演变、多元及无尽的理念。关于科艺的大量应用,如何在艺术及商业中取得平衡?朱力行认为,像今次银行主动邀请他们合作以AI艺术作推广,这将有助引领大众踏足新的艺术领域,「艺术本身没有一套标准,加入不同人、物及想法,可冲击出不同的新颖作品,而每一项作品,都将会是一次新的惊喜。」

《四时树之晨》代表数码智慧,朱力行在作品上探索人类与电子在未来世界上的共融性。
《四时树之晨》代表数码智慧,朱力行在作品上探索人类与电子在未来世界上的共融性。
《四时树之南》代表跨境机遇,以桥连系,在未知的未来中与相邻地区密不可分的关系。
《四时树之南》代表跨境机遇,以桥连系,在未知的未来中与相邻地区密不可分的关系。

立即下载 | 全新《星岛头条》APP : 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