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宇 - 由地摊到茶馆 寻香港美食 回味百年|慢读乐趣

2022-07-19 00:00

作者是香港历史图片大王,不用多介绍了。本书通过逾三百幅图片及报刊文献,记录香港百多年来「令人勾起无穷回忆、却已消失的美食,并反映不同时期市民的饮食潮流」。

1950年代有一位小朋友,不时跟父亲去各大茶楼、茶居品尝「三茶两饭」,即包括早餐的「饮早茶」、「中午饭」、「下午茶」、「晚饭」,以及轻松悠闲的「夜茶」。这位小朋友就是作者郑宝鸿,自小他的家境不错,当年很多家庭都是两餐粗茶淡饭,那便很满足了,再辛苦一点的生活,大家可以重温那个年代的社会伦理粤语长片,冯宝宝、黎小田跟白燕、张活游过的是吃一顿愁下一餐的生活。不过,香港地不是人人辛苦,也有幸福的,听一位年长亲戚说,她在上环开匹头店的父亲,何止是「三茶两饭」,再加「一消夜」,老板阶层还不仅是轻松的饮夜茶,而是会去中环大酒家吃鸡包翅!


三茶两饭一消夜

作者忆述,他当年「大吃大喝」的茶楼茶居,「包括位于摆花街及附近的岭南、万国、贵如、义芳、牛记、宝贵,以及位于皇后大道的得云、日南及富隆等。」老实讲,除了历史悠久、近年才湮没于市的得云之外,其馀酒家,我一家都未听过。

平时「三茶两饭一消夜」之外,那些年的小朋友最开心的莫如一家大细着靓靓去饮。作者说︰「以往去『饮酒』(赴宴)是隆重的盛事,多为亲戚长辈的寿筵,由包办筵席到会,每一款餸菜皆令人感到是珍馐佳肴。」好了,全书令我最有感触的是,作者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最有代表性的一家酒家。「最隆重的一次,是出席在英京大酒家举办的婚宴,笔者第一次感受到豪华的气派,一如电影所见的场面。」


大酒楼广州怀旧菜

本书记载的英京大酒家是1938年开业,据1947年的广告得知,该酒楼标榜广州怀旧菜,供应当年广州四大酒家,南园、西园、文园及大三元的佳肴及宴席。位于湾仔庄士顿道179号的英京大酒家,当年毗邻东方戏院,这是香港的著名地标,该物业据闻是港澳名人高可宁的物业,有网友撰文指,「英京大酒家很出名,1946年二战刚结束,便卖一百二十元一席的鱼翅席(估计等于打工仔一年薪水)。1959年前事头婆(英女皇)夫婿菲腊亲王首次访港,香港士绅名流宴请皇夫,也席设英京大酒家。」

作者没有专论英京大酒家的内容,我亦不是那些年的人,唯有在维基百科找资料,看看英京大酒家是甚么的一个模样。「英京大酒家,楼高五层,设有电梯,可筵开百席。最高一层为装潢古雅的金鸾殿,曾设舞厅夜总会,并曾作为举办选美之场地。」英京大酒家之所以成为香港的地标,看看其外观便可想而知。酒家外墙装设霓虹招牌,以对联形式写着「英京酒家国际宴会中西酒菜」、「广州四大酒家厨师世界知名」。还有一点花边新闻,大家会感兴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京已开始雇用女招待;1960年代,英京大酒家是香港其中一家曾摆设满汉全席的酒家。」威水了吧!大家不知英京大酒家在哪?今天Google不到的,1982年酒楼与相邻的东方戏院合并发展,重建为大有大厦,于1985年落成。


印刷版饮食博物馆

为甚么我花了这么多篇幅去谈英京大酒家,原因是我细细个的时候,曾到此饮宴,犀利啦,主人家是英京对面著名金铺的大老板,他六十大寿,在英京包下一层楼款待亲朋戚友,而我也很威水的在这个盛会摆甫士,影了多张造型有趣的相片,收在家中的相簿,在家中不时翻阅,总要回忆一下当年的盛事。

本书其实是印刷版的香港饮食博物馆,不仅有珍贵的相片,更有掌故资料,好多香港人不知的小故事。例如数十年前,香港人好多饮不起茶、吃不起点心,但心存侥幸,一心去饮霸王茶,即是走佬不找数,以为茶楼人多,可以博乱。当时捉到这班霸王茶客,多数会被酒楼的人出手教训,亦有所谓「坐茶监」,真的充当劳役抵偿。1954年,有人在荷李活道的瑞华茶室饮霸王茶,被拉往大馆(中央警署),结果被法官判其在赤柱食「皇家饭」两星期。你可以吃一餐霸王茶,回报二十几三十餐皇家饭,看来有着数,是不是?好了闲话短说,够钟饮茶,假日人多,要早些排队等位。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