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夕时代|霓虹灯技术渐失传 「只要有人还喜欢,会继续做下去」

2022-05-02 00:00

半夕时代|霓虹灯技术渐失传 「只要有人还喜欢,会继续做下去」
半夕时代|霓虹灯技术渐失传 「只要有人还喜欢,会继续做下去」

霓虹灯招牌——富有魅力的视觉语言,既赋予意义又呈现意义。
LED灯牌的出现,霓虹招牌以一种不合时宜的方式存在,究竟霓虹灯能否一直闪耀下去。

霓虹灯师傅 胡智楷先生
霓虹灯师傅 胡智楷先生

 

《半夕时代》今次主持人吉吉拜访一位霓虹灯师傅—胡智楷师傅,了解一下这个照耀香江多年的霓虹灯。胡师傅未够18岁时入行,从事霓虹灯行业30多年,他回忆当年入行:「有一年放暑假时,我爸爸看到我游手好闲,建议我不如到他公司当暑期工,在工场做霓虹灯的工作,自从当时开始就入了这个行业。」

霓虹灯工场
霓虹灯工场

 

20年代,香港有许多生意人就开始在唐楼上安装各类霓虹灯,五光十色的灯牌招揽顾客。直到二战后,霓虹灯招牌更加在香港发扬光大,当时各大工厂和店铺为了吸引顾客,制作出设计美观、工艺精湛的玻璃灯管,成就了香港灯火璀璨的繁华夜景。胡师傅忆述:「80年代那段时间,香港经济很好,很多商铺都想造一个招牌,让大家看到我的店铺在那里,在当时霓虹灯是招牌中最漂亮的东西,大部份人都会选用霓虹灯做他们的招牌,觉得变成一门很特别的手艺,所以开始做这一行。」

 

胡师傅由学徒做到去台湾发展,再带台湾的技术回到香港自立门户。胡师傅说80、90年代的生意多到接不完,胡师傅当年更有份制作中环中银大厦外墙,还有旺角朗豪坊天台的半圆形球体霓虹装置,他表示:「那时候的生意多到接不完,有时候会得失一些老板,我说:『真的做不来,怎样给你?』在80年代时,月薪有时候最多会八至十万。霓虹灯代表香港其实很拜香港的电影业所赐的,如果不是他们将香港的街景夜景拍出来,在外国也会看到,外国人是不会觉得香港是霓虹灯城市。」

胡师傅作品
胡师傅作品
胡师傅有份参与朗豪坊及中银大厦的工程
胡师傅有份参与朗豪坊及中银大厦的工程
3D霓虹灯圣诞节
3D霓虹灯圣诞节

 

接近2000年,LED灯牌的出现,开始慢慢侵占了做招牌的市场,霓虹灯工作慢慢变得越来越少。2010年,屋宇署实施了一条招牌条例去规管一些大型伸出式招牌,所以霓虹灯招牌变得越来越少。虽然生意减少,胡师傅亦同意定立条例:「不管制又不可以的,招牌箱这么重的东西承担在大厦外墙,几十年也不拆的话的确会有危险,条例不单止钉对霓虹灯招牌,其实所有招牌也针对,惟有就是将现有的霓虹灯招牌缩小,放在室内或者放在家中也可以,甚至用作灯饰的效果。」

每个步骤都人手制作
每个步骤都人手制作
燃烧光管
燃烧光管

 

近年,胡师傅不时联同一些团体举办霓虹灯体验班,希望透过体验活动,令市民了解霓虹灯的制作及历史文化,他说:「我觉得霓虹灯不单止是一个平面字招牌,基本上是全人手造的,不能由机器造,开始多人觉得这是艺术,艺术很特别的,你觉得它是艺术,那就是艺术!只要有人还喜欢这一门时,这一门就不会消失。」制作霓虹灯其实很不简单,由跟纸模、烧光管、吹光管、屈曲光管、安装电极、接驳大火牛燃烧入面的空气、真空光管、加入俗称Neon的氖气、收口,这才叫做完成霓虹灯。

香港剩馀的霓虹灯招牌寥寥可数
香港剩馀的霓虹灯招牌寥寥可数
Credit: NEONSIGNS.HK and M+, Hong Kong
Credit: NEONSIGNS.HK and M+, Hong Kong

 

上世纪,霓虹灯点亮香港夜色,交织出香港独特的街角风景,亦令「香港」这个名字蜚声国际。今日,霓虹灯完成它的使命,究竟下一个能够照亮香港的,是甚么呢?

 

立即下载 | 全新《星岛头条》APP

更多第5波疫情资讯,请到以下专页浏览   按此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