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业 – 赵无极的密码|此中真意

2022-03-31 00:00

赵无极的作品《The Temple of Han》注入了狂草派的风格,感情奔放外溢。  
赵无极的作品《The Temple of Han》注入了狂草派的风格,感情奔放外溢。  

位于荷李活道的VILLEPIN,在港式唐楼内打造幽雅的中式庭园,展出赵无极早年留欧和晚年回国的作品,以三维的空间联承抽象画风,营造出奇特的策展魅力,让观众从作品中的基因密码,感受东方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赵无极在1948年移居法国,追寻他梦寐以求的西方现代美术,经过三十六天海上航程抵埗巴黎,登岸之后,他置一切于不顾,箭步奔向博物馆,寻找Henri Matisse及Paul Cezanne等大师的画作,一解长年相思之苦。他内心逐美的渴求,比恋爱还要炽热。

然而,当他创作的时候,千万里以外的中国文化,对他却有强大的牵引力,使其笔下的铁画银鈎在纸上留下传统的印记。在几幅火车游欧的水彩画中,观众可以幻想赵无极望着车窗外的景致,被飞快后退的山林、雪岭及异地建筑所吸引,他抓紧瞬间的印象,笔触是书法的勾勒,色彩是水墨的化染,还有一望而知的文人山水、凉亭及乡村等元素,构图之中也隐约可见源自甲骨文的马、鹿、飞禽等古字符。

生于书香世家,祖上为赵孟俯(宋太祖第十一世孙)的赵无极,自小就观摩祖上的文人画,受灵山秀水的影响,其后转化于其作品之中。在《The Temple of Han》,底部的黄土与树木几乎就是临摹赵孟俯的笔触与布局,只是赵无极更加狂放,注入了狂草派的风格,感情奔放外溢。

赵无极于1962年接受法国杂志《Preuves》访问时说:「巴黎无疑对我的艺术磨练影响深远,但我亦逐渐重新认识中国。矛盾的是,全靠巴黎我才会回归最深刻的本源。」1972年首次回到中国,重新与中国山水联系起来,亦因此改变了日后的油画创作,使之充满流动性及更自由的动态。

2006年,赵无极应贝聿铭的邀请到苏州,参加其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开幕典礼,赵无极到桂林游玩,兴之所至,画了三十多张山水画,一抹淡墨成山影,数笔溅墨成婆娑树林,建基于传统的山水画,简约的构图,空灵的留白,保留了传统的朴拙,但我感受到赵无极泉喷而出的情感,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VILLEPIN联合创始人潘雅德说:「这些作品显示,从某种意义上说,赵无极从未真正离开中国,且中国也从未真正离开过他,而是永远存续在其生活、思想与艺术中。」在潘雅德和团队的策展下,布置了清朝兽饰大门、佛山板石、罗汉松、竹林、茶室⋯⋯带我随着赵无极的画,回归。

文:刘国业

图:VILLEPIN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