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翔流水帐|邱良纪念展 老香港的小确幸

2022-01-20 00:00

邱良生前常用的相机。
邱良生前常用的相机。

《南柯美梦》擦鞋童干活累了,在街头挨着箱子小睡片刻。(黑白图片)
《南柯美梦》擦鞋童干活累了,在街头挨着箱子小睡片刻。(黑白图片)

近年旧香港摄影展时有举办,何藩、锺文略及邱良等名家,通过镜头捕捉的昔日香江景观、小市民生活风貌,再次映入港人眼帘,颇受大众欢迎。最近再有邱良摄影展举行,《百变香江》展出邱良多幅摄于约1960至70年代的老香港人文风情,尽是久违了的香港闲情逸致,气氛朴实而情感浓郁,叫观者很难不去念香港人的旧。
文:黄子翔

图:黄子翔、主办单位提供

2022年,除了是香港回归二十五周年,还是已故香港著名摄影家邱良逝世二十五周年。「邱良一直是我欣赏的艺术家,特别喜欢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人情味,关怀民生。」郑天仪创办的艺文平台「文化者」,跟摄影平台「显影」,联袂策划邱良纪念展《百变香江》,把主题定焦「民生」,把港人生活旧貌展示出来。

郑天仪道:「邱良其中一批作品聚焦劳动者,好像凿石工人及地盘工人等,表达当时港人虽生活艰苦却满怀希望,这于其他同期摄影家作品中较为少见。」「显影」创办人刘东佩听后点点头,认为邱良的作品写实、朴素一点,「当时平民百姓生活就是这样子。」两人特意为展览多选这类作品:有人给飓风吹翻了伞子,有人看「公仔书」,有人遛鸟,有人在街上席地而坐「箍煲」,通过照片,冲晒逝去了的生活趣味。

通过照片,冲晒逝去了的生活趣味。
通过照片,冲晒逝去了的生活趣味。
《六十年代太平山下香港岛》宛如一幅双联画。(黑白图片)
《六十年代太平山下香港岛》宛如一幅双联画。(黑白图片)

「从前人们看到那些照片反应未必很大,但现在看就有很大感觉。」也少不了映出上环旧貌的作品。「荷李活道是香港开埠后第一条兴建的街道,我们想藉此表现香港初期人们集散的情境,从起点讲故事。」郑天仪继续导赏,《六十年代太平山下香港岛》宛如一幅双联画,旁边的《歧途》也有「十面埋伏」气势,「他的作品有中国的审美观。」

刘东佩指出,即使没有何藩那么有名,不少同期摄影家的作品,都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历史性,邱良便是其中一个本地重要摄影家,他受当时布列松等摄影大师的写实主义摄影影响,风格上偏向写实。有趣的是,那个年代的摄影家,某些作品无论构图与氛围都颇为相似,甚至叫人「认错相」。刘东佩笑说,譬如中环街市是当年的打卡位,何藩、邱良、麦烽及锺文略等等,都不约而同前往拍摄,加上他们注重光綫,很爱捕捉下午三、四点阳光洒落的美景,既然时间地点相仿,人物不同而已,于是拍出来的部分照片,骤眼看来似乎变化不大,「然而不同摄影家各具风格与特色,好像何藩,喜以后期制作加强光綫效果,视黑房制作为第二次构图,邱良相对没那么注重后期制作。」
天真与淳朴

谈到展览中最喜欢的作品,郑天仪选了《南柯美梦》,相片凝固1966年中环威灵顿街一瞬,一个擦鞋童干活累了,在街头挨着箱子小睡片刻,「我们就是想藉展览表现这种『小确幸』。」刘东佩则爱置于墙壁中央的《停车场》,车子如贯列队,场面震撼,也富戏剧感,「动静皆宜,光影很美。」

郑天仪(图右)和刘东佩(图左)携手策划是次邱良纪念展。
郑天仪(图右)和刘东佩(图左)携手策划是次邱良纪念展。
邱良自拍照。
邱良自拍照。

郑天仪和刘东佩都是记者出身,笑言拥有调查基因,除了在展场里挂满邱良照片,他们还带来相关书刊珍藏,公诸同好,许多都是难得一见绝版货,包括邱良的《炉峯故事》、《飞越童真》,还有可于现场购买的邱良遗作《百变香江:邱良摄影珍藏九七版(上)》等等,让文字与照片互相辉映,以不同角度切入,烘托题旨,「有别于一般摄影展,我们想为观者提供更多资讯。」是次展览也罗列邱良生前常用的相机、稿件,以及他任职多年的《摄影艺术》杂志等等,让观者更立体地进入邱良那个旧香港时空。

通过邱良一帧帧老去了的照片,刘东佩看见天真与淳朴,郑天仪则欣赏到简单美与小确幸。然而,如果只能凭藉老照片看到香港的天真与小确幸,我们应该庆幸曾经拥有,还是感概今天的失落?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