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翔流水帐|莎翁十四行诗的联想

2021-12-16 00:00

《#1314》将于圣诞档期演出。
《#1314》将于圣诞档期演出。

莎剧于世界各地时有搬演,然而莎士比亚的诗歌、十四行诗等等,却较少受剧场人问津,绿叶剧团将于圣诞档期演出的《#1314》,便取材自莎翁的十四行诗,对绿叶剧团艺术总监及导演黄俊达而言,其诗作犹如宝典,予人观照内省,他更想寻找个中「綫条」,让文字与身体的诗意结合,迸发无穷联想。

黄俊达道,看了一首诗,得到一些距离而非直述句子,「你就能把个人经历放进诗里,成就自己的故事。」《#1314》取材自莎士比亚笔下十四行诗,莎翁分别写给一位男子和一位黑人女子,牵涉其中的,不仅爱情,还包含冲突、矛盾、妒忌等复杂情感,引发翩然想像,然而坊间剧团把莎士比亚诗作写成剧作未算普遍,较著名有Robert Wilson的《Shakespeare's Sonnets》等等。黄俊达不掩饰自己的偏好,「我常常形容莎士比亚诗作犹如宝典,让你内省、观照。」

黄俊达(图左)和龚志业(图右)分享创作经历。
黄俊达(图左)和龚志业(图右)分享创作经历。

事实上,2010年于法国巴黎成立的绿叶剧团,从香港首个创作《我要安乐死》开始,都不喜取材自某个剧本,他更看重人物角色的某种戏剧性处境或身体状态,「比剧作家那些充满戏剧性的剧本,这些对我更吸引。人的历炼已很好看。」《#1314》取材的十四行诗,尽是人世间常有经历,放诸今天皆准,「但当时配上优美修辞,去形容暴力行为,分开了还要用一首诗去咒骂你,或者明明描述美好画面,却又呈明显的悲哀,这些对我来说很有戏剧性,似有无限延伸与想像。」

他们一开始采用梁实秋的翻译版本,并把文字化作歌曲,让每一位角色作曲及歌唱自己的段落,但因梁实秋的译本对港人或未够「贴地」,黄俊达便邀了周耀辉及其团队,参与部分广东话歌词编写,并由邝展维担任音乐总监,乍听之下,某些歌词或诗句似有流行曲的味道,而表现方式也像音乐剧?「我不懂怎样定义《#1314》。」黄俊达搔搔头,「是介乎唱、讲、念白之间吧,也有其他演员把句子重复,颂为回音,另有超过二十位群众演唱同台演出。」曾为香港迪士尼乐园音乐剧《狮子王庆典》首演演员、音乐剧《利玛窦》执行导演的黄俊达,续道:「我觉得更像念白那种形式,不是音乐剧那种音乐编排。」

以身体的诗意,结合文学的诗意,让想像更辽阔。(彩排图片)
以身体的诗意,结合文学的诗意,让想像更辽阔。(彩排图片)

错综复杂关系链

绿叶剧团创作以贾克.乐寇体系训练为基础,糅合形体剧场与东方文化,《#1314》也延续剧团特色,呈现的是一种「状态」,譬如演员被践踏着时歌唱、演员被围绕着时歌唱等等,便展现不同状态,「以身体的诗意,结合文学的诗意,让想像更辽阔。」文字本有某种指向,当添进身体的层面,互相错摸,「令观者感到这首诗还有更多意思,而有更多联想。」

《#1314》由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办的「赛马会艺坛新势力」呈献,去年获艺发局推荐于内地以录像播放形式搬演,是次为绿叶剧团于香港首演,是剧团迄今最大型的制作。创作演员朱栢谦、韩梅、龚志业、文斐扬及梁晞娜,分别饰演剧中五个主要角色,彼此展开一张错综复杂的关系链,与二十位群众也有关连,「他们的关系宛如一张蜘蛛网,千丝万缕,没人可以主宰这段关系。」

访问期间即席弹唱一首歌的龚志业,笑说黄俊达的创作,不是筑建一幢高楼,「而是一个难以言喻的建筑物,不是向高发展,而是三尖八角,奇形怪状。」他在排练时甚至不肯定是否有「故事」在其中,「譬如我们在负重时,却唱着柔和、浪漫的诗。是会有这种对比。」诗作令演员之间存在一种距离感,黄俊达为他们设计身体状态,「令我们对诗有另一重诠释,作出重新阅读。」

黄俊达笑说,我们看戏时,很少会记得对白,但当结合独特的身体语言、动作设计,便会记得整个画面,他便想在剧场上发展这么样的视觉画面,回应诗作,不是简单演绎诗作,「我正在寻找这些『綫条』。」

《#1314》

日期:12月24日(五)/8:00pm

 12月25日(六)及26日(日)/3:00pm
地点:沙田大会堂演奏厅
网页:www.newartspower.hk/event/1314sonnet

文:黄子翔

图:黄子翔、绿叶剧团、赛马会艺坛新势力

文字本有某种指向,添进身体的层面,互相错摸。(彩排图片)
文字本有某种指向,添进身体的层面,互相错摸。(彩排图片)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