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美术馆|百年沧桑 革命志士手泽

2021-11-04 00:00

如果形容二十世纪的中国是风起云涌的时代,相信没有人会反对,从几千年的封建帝制走进民国、经历战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变化空前巨大,置身历史洪流其中一代又一代的革命烈士的事迹,大家是否记得?

记得中学时代,每次读到有关「五四运动」的历史总会心头一热,对当时的知识分子文字抗争救国,文章振振有词,不卑不亢,文人风骨与爱国热情跃然纸上,心里有无比的敬意。大学期间第一次到内地旅行,计画必到之处是北京大学,也许当年自己也算是一个热血文艺青年吧!蓦然回首,几十年过去了,自己已步入哀乐中年,很多年没有再读过关于这段历史的作品,今天细读一新美术馆新展览《共载风华:二十世纪革命志士手泽》的资料,看到许多熟悉的名字,更看到不少他们之间的信件,恍如堕入时光长廊,竟勾起许多回忆。展览包括九十一组展品,类别有书法、绘画、信札、手稿、海报及印章等,承载了近百位志士在面对家国危难与个人困逼中,展现的无私爱国情操与创新的革命精神。

一新美术馆总监杨春棠表示:「这次展览有别于以往以艺术家为主,今次主要是通过九十一件跨越八十七年的展品,展示当时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及个人情操,同时让观众以一新角度去了解当代中国历史及文化。」所以参观这个展览时大家需要放下观赏艺术品的心情,反而需要耐心一点去细味字里行间的含义、感受文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特别是信札,可以一窥写信人的心情,例如其中一件展品是宋庆龄的英文打字信函,在抗战胜利在望之际写给朋友,本来用打字机,难以从字迹看到写信时候的心情,不过她却以中文亲笔添上「胜利纪念!」字样,激动心情表露无遗,从一细节道出自己,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心情。

另一封信件「致张一渠手札」是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给朋友催促作品出版税,当时民生困苦,文人也不例外,陶行知于是劈头第一句就是「这几天穷得要命」,希望对方先垫一笔款,因为「许多人等着吃饭,一举手之劳,胜造十级浮屠」!直截了当,让人同情他的处境之馀又有点忍俊不禁。

除了信件,展品还包括抗战时期流转下来的战地壁报「大家看报」,是国民革命军第八集团军三位队员编制,文宣鼓励军民合作之馀,也规劝妇女放小脚,从中可探知战时军民生活点滴,也可见「文宣」在不同年代同样背负重要的任务。展览上比较为艺术爱好者熟悉的,应该是近现代画坛大师傅抱石,展品包括1950年的作品《毛泽东〈六盘山〉诗意画》、1964年的《井冈山》等,比较罕见的是他的书法,展品《红色接班人》是呼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时代环境之作。

杨总监表示:「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在学界、文化界、政界等领域发热发光,为国抗敌、为民解困,尽显不屈不挠的精神。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我们期望参观者可从展览中一窥这些学人志士的事迹,藉此加强对当代中国历史的认识,并提高大家的爱国精神。」展品由「亢慕轩」借出,正如亢慕轩主人所言,过去一百年政治社会动荡,能留下的翰墨风华有限,看展品大小、形式、年代、出处都不同,可以想像主人多年费尽心思。

家里不少长辈都经过抗战、内战、文革等艰苦岁月,我们这一代是幸运的,我们没有经历过战火洗礼,在香港及内地经济腾飞的环境下长大,生活虽然不无挑战,但相比长辈的经历,简直不足为道,而且我们拥有的,都是无数前人奋斗的结果,正是一仗功成。抚今追昔,我们更加要感恩和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共载风华:二十世纪革命志士手泽》
日期:即日(11月4日)至2022年1月15日(六)
地点:一新美术馆
网页:www.sunmuseum.org.hk

文:苏媛

图:一新美术馆
苏媛,一位业馀艺术爱好者,早年留学英国伦敦,学习东方文化和中国艺术,曾参与艺术拍卖、展览和出版等工作,研究范围以玉器和近现代中国书画为主,经常出没香港和内地的拍卖会与画廊,游走于艺术和商业之间。

關鍵字

最新回应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