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常玩FB和IG 容易「洗得多、存得少」

2019-04-26 20:39

外国研究显示,常玩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的人容易出现「花越多、存越少」的「可见性偏差」行为。 AP图片
外国研究显示,常玩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的人容易出现「花越多、存越少」的「可见性偏差」行为。 AP图片

外国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常常玩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的人,容易只看到其他人拍下的美食和旅游照,进而出现「花越多、存越少」的「可见性偏差」行为,如果不加以改善,加上储蓄观念的改变,便会容易陷入存钱难的窘境。

根据BBC和Los Angeles Times报导,美国在2018年,个人储蓄率大约在7%左右,创下自经济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以来的历史新低,虽然很多人可能解释为物价上涨、宽松的信贷政策更加容易造成支出等,但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与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一项合作研究中表示,现代人的储蓄率下降,主要跟浏览社交网站时产生的「可见性偏见」有关。

研究显示,科技进步让人们更容易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关注朋友,但相对于了解对方的非消费生活,人们最常关注朋友在各大景点的照片和诱人的美食照等,加上每当看到他人消费时,大家第一时间的想法是自己「应该买一下」,而并非在意户口内的存款,从而经常在月尾看见馀额时感到心痛不已。

加州大学教授大卫(David Hirshleifer)就表示,很多人认为没有参加奢华派对、搭豪华游艇就是省钱,但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因为派对和游艇都不是朋友们的真实生活,例如一名在现实中喝平价咖啡、穿平价服饰的朋友,在社交网站上可能只分享吃昂贵餐厅、出外旅游的贴文,但往往他的奢侈行为都会烙印在关注者的记忆中。

多伦多大学商学院教授韩兵(Bing Han)也点出,每当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费贴文时,往往会吸引关注的朋友们学习和模仿,进而影响他们本身。加拿大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传播学助理教授史蒂芬(Stephane Couture)也说,「如果我们周遭的人都在消费,我们就会更倾向去消费。通常社交媒体都会加强这些趋势」。

对此,大卫建议,如果想要改善自己过度消费的行为,下次不妨观察朋友私底下的节俭行为,例如对方可能一台车开了15年等,尽量让自己的想法符合现实。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